第(2/3)頁 “好,你能有這樣的覺悟,我很高興,這個任務(wù),就交給你了,我會交給你一支龐大的船隊,有人,有物,有糧食,有食水,你們遠行海上,危機重重,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克服危機,成功歸來。” 張遼跪在地上發(fā)誓。 “若不成功,則絕不歸來。” 不成功,也就是葬身海底,當然是回不來的。 可這不是郭鵬所渴望的。 以今時今日的航海技術(shù),羅馬當然能去,他不去,羅馬自己都能過來。 羅馬人已經(jīng)數(shù)次抵達中國,水路也好,陸路也好,都能行得通,這說明這個時代的航海技術(shù)已經(jīng)可以實現(xiàn)兩大帝國之間的交流。 羅馬甚至有官方團隊前往過洛陽拜見漢和帝。 相隔雖遠,但是并非無法交通。 只是中國人卻沒有親自前往過羅馬地區(qū),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當然,天朝上國的心思覺得羅馬帝國和西域小國一個規(guī)模一個體量也是原因之一。 可羅馬帝國并非不能和漢帝國平起平坐。 班超通過西域人的講述,對羅馬產(chǎn)生了興趣,決定派遣甘英出使羅馬,了解一下這個被西域人敬畏的大秦國到底是什么國家。 可是甘英的出使卻被當初中亞地區(qū)的二道販子們所阻攔——他們不想讓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直接交流,以終結(jié)他們作為二道販子的特權(quán)。 于是甘英的西行終結(jié)在了紅海之畔,差一步就能進入羅馬帝國國境,差一步或許就能改變歷史書上的記載。 后來,羅馬曾經(jīng)有海商抵達東吳,為孫權(quán)所接見,孫權(quán)還贈送了一些他征討山越得來的奴隸給那些羅馬人。 不過雙方的官方交流始終不多,也沒有太多的成果,羅馬帝國試圖和中國建立直接往來的努力始終不成功。 再往后,小冰河來襲,羅馬進入分裂時代,中國也進入魏晉南北朝的長期分裂,雙方再無任何直接的交流。 但是現(xiàn)在不同,郭某人領(lǐng)導(dǎo)下的魏帝國,有充分的實力和技術(shù)與羅馬主動交流,往來,并且打通雙方的貿(mào)易路線。 郭某人并不會使用天朝上國的心態(tài)對待羅馬,只要羅馬愿意和他做生意就可以。 他要把羅馬變成他的貨物傾銷之地,占地廣大人口眾多的羅馬帝國,絕對有那個實力成為他最完美的市場。 他需要羅馬,想必羅馬也需要他。 根據(jù)他目前所探知的情況,他只需要讓船隊抵達紅海地區(qū),進入埃及,就算是進入羅馬帝國的疆域了。 他不用跨越并不存在的蘇伊士運河,也不需要繞過非洲的好望角抵達歐洲,他只需要在埃及和羅馬人做生意就足夠了。 若要抵達羅馬城,完全可以通過埃及,乘坐羅馬人的船只抵達羅馬城,其他的并不需要他考慮。 甚至只要能抵達印度洋地區(qū),差不多就能遇到羅馬的商人和商船了。 所以郭鵬在延德四年開始,命令太史慈麾下的青州海軍選擇五只大海船和一千多名經(jīng)驗豐富的水兵、水手,揚帆起航,從揚州北部出發(fā),開始航行,探索路線。 按照郭鵬的要求,基本上沿著海岸線的方向前進,每十天停靠一次海岸,建立沿岸的生活據(jù)點,伐木建造營地,然后留人駐守,儲存糧食、食水,并且嘗試開辟耕地,種植糧食。 這群人開辟了最早屬于魏帝國的殖民地。 并且沿途開辟駐地的時候,因為看中一些已經(jīng)被當?shù)赝林拈_辟的土地,所以魏軍曾經(jīng)遇到過當?shù)赝林姆纯埂? 毫無疑問的,裝備精良戰(zhàn)斗力強大的魏軍擊敗了他們,趕走了他們,還抓了一些人作為奴隸,然后占據(jù)了這些地方。 原始的殖民開始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