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時代真的挺有趣的,兩個從來沒有見過面、連對方長什么樣子、性格如何都不清楚的人,卻能打生打死,互相血戰連連。 到頭來,勝利者站在失敗者的墳墓前,看著失敗者的墓碑,徒留感嘆。 郭鵬讓旁人打來了一桶水,用木勺給劉表的墓碑澆灌,親自清洗劉表的墓碑。 “劉景升雖然與我為敵,但是他治理荊州十數年,保境安民,讓荊州沒有大的動亂,不至于像江北和河北那樣,被破壞的相當嚴重,這也算是他的功勞了。” 郭鵬給了劉表較為中肯的評價,又讓蔡瑁安排人給劉表守墓,保護劉表的墳墓不被破壞。 蔡瑁不清楚郭鵬是出于什么理由要這樣做的。 政治作秀嗎? 似乎已經不需要了,以他今時今日的政治地位和權勢,他根本不需要政治作秀。 那么,是其他的什么原因? 發自內心的感慨嗎? 蔡瑁到底還是不知道。 返回江陵城,蔡瑁為郭鵬舉辦了一場歡迎宴會,規模中等,不大,郭鵬比較滿意。 來到這里參加宴會的,都是荊州有頭有臉的人物,官員、名流權貴之類的,他們之中也有很多人都是初次見到皇帝,有些人表現的就很激動,甚至有點浮夸。 不過郭某人還是比較享受的。 臺面上的官話講完了,官面交際也做的差不多了,郭鵬覺得時間有限,就開始辦正事。 關于拆分肢解掉荊州學業堂,并且把學業堂里的雄厚師資力量調派到各地,充實各教育落后地區的師資力量的事情。 這件事情或許會在荊州造成一定的反響,引起一些人的抗議,但是沒用。 郭鵬決定把荊州學業堂里非荊州戶籍的學子全部遷回原籍。 然后把那些學業堂內的大師們有一個算一個都收拾收拾扔到其他地方去。 比如并州,比如幽州和平州,比如涼州,比如云州和交州。 這些教育落后經濟落后的地方,很需要這些孔夫子的傳人們前去發揚光大孔夫子的教育精神,改變他們的精神面貌。 他們既然言必稱子曰,那么自然要遵從孔子的教育精神,前去教化天下,天南地北走一走,把教化傳播各方天地。 絕對不能因為他們要去的地方過于蠻荒或者說苦寒就不去,絕不能因為面的人都是窮鄉僻壤的未開化的野人就不去。 難道說我佛不渡窮逼,夫子也不教育窮逼嗎? 難道孔夫子的教育理念僅限于有錢人,而不包括廣大勞苦的人民群眾嗎? 那是皇帝所不能允許的。 他們要體面,就協助他們體面,他們不想體面,那就幫他們體面。 你們不教,那就要逼著你們教,幫你們提高思想認知,幫你們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 盛大的宴席之后,郭鵬留下了荊州名士、學業堂的領袖們,其中包括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荊州名士之首龐德公,還有旅居荊州的潁川名士司馬徽。 這三人是荊州學業堂的領袖,也可以算是荊州士人們最后的眾望所歸,當初跟隨蔡瑁、蒯越等人一起投誠,得以存活。 后來的歷次政治風暴他們都躲在荊州學業堂內,沒有受到沖擊,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學業堂成為了荊州士人的避風塘一樣。 這種事情雖然為郭鵬所不喜,卻也不得不承認,某種意義上來說,荊州學業堂還就真的成為了士人們的避難所,教育出了魏帝國最后的精英士人。 這并不符合魏帝國的利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