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刊印司誕生的那一刻,群臣就明白了。 刊印司是官方喉舌,是皇帝的喉舌。 而報紙則是皇帝控制輿論把持消息的方式。 如此一來,這個報紙的作用可能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絕對不是皇帝所描述的那么簡單。 皇帝很有可能利用這個報紙搞點事情。 這是大家根據(jù)皇帝一直以來的行事作風而推斷出來的。 很多朝臣、很多沒有什么機會見到皇帝的面了解朝廷最新訊息的臣子都預感到了這份報紙的意義所在,于是紛紛前往刊印司決定訂購。 第一批訂購報紙的人基本上都是當朝中層以下的官員和吏員。 他們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但是因為本身所處地位不高,沒辦法快速準確地得知真實的消息,在很多事情上往往都會慢人一步。 而報紙的出現(xiàn)就能彌補這些中層以下的官吏們在訊息上的短板,有助于他們提升政治敏感度,了解朝廷的政治風向。 這個消息傳出來,最敏感的肯定是朝官,這毫無異議。 接下來是太學里的學子。 學子們也非常想要很快的了解到朝廷里發(fā)生了一些什么,他們立志做官,覺得率先通過報紙了解朝廷消息,有助于他們的仕途。 于是很多有余財?shù)奶珜W學生們紛紛前往刊印司的辦事處寫下自己的名字,繳納費用,訂閱一個月、一個季度乃至半年的報紙。 大部分都是一個月。 因為這是起步訂閱條件。 雖然報紙價格不貴,甚至可以說是廉價,但是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他們需要判斷這份報紙有沒有足夠的政治價值。 政治價值足夠,他們不介意長期訂閱,幫助他們在等級不夠的時候了解朝廷動向。 從報紙中了解朝廷動向,了解政治走勢,這對于有意為官的太學生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價值不足,不能讓他們掌握足夠的政治情報,那就算了吧,到處打聽雖然慢,也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 報紙有了一個良好開局,至于將來這份報紙能不能拿到更多的訂單,就要看它的傳播力度,還有洛陽人識字比例的提升效果如何了。 認識的字越多,越關(guān)注政治,就越渴望得到最新的最有效的政治消息。 則引導輿論的效果也就越好。 一樁樁一件件,隨著活字印刷術(shù)的公布和訊息傳播成本革命性的降低,很多東西都被皇帝提出來并且火速出現(xiàn)。 速度之快,不得不讓人感嘆這肯定又是皇帝早就準備好只是沒有對外公布的消息罷了。 皇帝不知道什么時候成功掌握了活字印刷術(shù),大大提升了印刷速度,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 印刷術(shù)配合造紙術(shù),流水線式的生產(chǎn)規(guī)模,熟練的技術(shù)工人,一系列的配套設施,讓書籍的存在變得毫不奇怪。 造就書籍這一文化法寶的成本降低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地步。 曾經(jīng),大家視若珍寶的【左伯紙】在造紙術(shù)的侵襲之下,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大路貨。 那么很正常的,大家曾經(jīng)視若珍寶的【手抄書】,也會變成大路貨,毫無價值。 大家都能買書,都能看書,都能學習,都能掌握文化知識。 物以稀為貴,只有稀,才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