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這個問題,思慮很久,郭珺最終還是得出了一個自己不太想要的結論。 對方人口如此之多,己方人口如此至少,除了允許漢人納妾,給出相當優厚的福利鼓勵生育之外,估計不得不從土著蠻夷之中接納一部分成為自己這邊的力量。 否則估計很難在這里站穩腳跟。 他畢竟不能依靠手里的鋼刀和這一萬兵馬就把這數百萬人全部殺光,那未免太兇殘,太不人道了。 而且他也不能指望郭瑾會舍得給他送更多的人口過來,比如一百萬之類的。 雖然說他做的事情本身就挺不人道的,但是作為一個接受了高等精英教育的人來說,搞這種事情本身也不是首選。 如此說來,接納土著當中愿意合作的精英群體進入西蜀公國的政治體系內似乎是必然要走的道路。 如果對方愿意的話,郭珺覺得自己必須要允許這一現象的出現,不能拘泥于門戶之見。 在肉眼可以看到的未來之中,郭珺知道就算自己再怎么放開納妾,再怎么鼓勵生育,終究也是有限的人口,若要做到快速擴張,打下一片足夠生存的廣大疆域,有些事情也不得不做。 但是,一邊接納,一邊也要防著點。 畢竟他們不是本族人,沒有共同的血脈文化傳統,鬼知道他們所思所想是什么? 接納對方的精英,但是也要有限的接納,要利用他們間接控制下層的民眾,然后自己出手,牢牢把持住當地的經濟命脈,捏住他們的七寸。 然后還是要大搞同化才行,只有血脈相通的自己人才值得信任。 不過那都是未來的事情,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做生意,并且推銷他們的精良武器、 王海波以客商的身份接觸這個小國的人們,一開始倒沒什么,但是等他靠著渡海而來的外國商人的身份一層一層接觸到這個小國的上層統治階級之后,他就稍微有些驚訝了。 過去他的活動范圍很狹窄,不曾了解到在這個距離他有一段距離的北方土地上生存著這樣一個擁有較為完善的文化和制度的國家。 有王,有臣,有將,有兵,有制度,有規范。 而且貌似對于他們的存在并沒有那么的稀奇。 經過雙方一番艱難的連比劃帶猜的、狗頭翻譯兩頭為難的交涉之后,王海波驚訝的得知,這個小國非常注重海外貿易,并且曾經也有海船通過海洋抵達國漢帝國的嶺南地區。 當然,那條航路他們很久不走了,現在都在往更西邊走,和那邊來的客商交易,做生意賺錢,因為好幾十年前開始東邊的生意就不好做了,似乎兵荒馬亂的。 所以他們的視野并不狹窄,也曾了解到很多外面的世界,甚至還知道他們的西邊、跨過海洋的地方有一個大國存在。 那不就是羅馬帝國嗎? 王海波很是驚訝。 當他們確定王海波來自那個曾有過貿易往來的東方的古老國度之后,對他很友好,詢問東方古國的國情和眼下的狀況。 王海波表示戰亂已經平息,古國恢復了和平,開始重新對外做生意,之后王海波出示了他所帶來的禮物和商品。 見到絲綢茶葉瓷器鐵鍋等商品之后,小國的權貴們非常喜歡,更加歡迎他,給他提供了很優厚的待遇。 王海波甚至有點受寵若驚。 王海波并不清楚漢帝國和這個小國之間有過什么貿易往來,就知道這個小國在魏帝國為漢帝國修繕的史書里并未出場,那就足夠了。 甚至他連這個小國的國名叫什么都不知道。 然后通過雙方的進一步交流,王海波根據讀音轉換得知,這個國家叫做【注輦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