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一千四百六十二 郭鵬對姜維很感興趣-《東漢末年梟雄志》


    第(1/3)頁

    郭鵬認為,姜維或許是一朵白蓮花,但是他的家族絕對不是什么傻白甜,而是相當狡詐的強悍地頭蛇。

    早年,漢陽郡四大家族也是在涼州赫赫有名的四大家。

    當時漢陽郡是涼州州治所在地,漢陽郡的頭等家族在整個涼州都有影響,姜氏就是如此。

    郭鵬當年在雒陽做太學生的時候,朝中還是屢屢有放棄涼州的動議,關東人和關西人為此爭論不休,涼州出身的官員更是急先鋒,與關東士人集團展開不屈不撓的斗爭,堅決維護涼州的地位。

    廢話,涼州沒了,他們的基本盤也就沒了,一旦被內遷,不還是任由關東人搓扁搓圓?

    那個時候郭鵬就聽說過涼州四大姓的傳聞,說他們和關東士人家族激烈交鋒,互不相讓,勢力不小,戰斗力也很強,始終不曾讓放棄涼州動議通過。

    那時的涼州四大姓其中就有這個姜姓。

    也因此,姜維學識淵博,允文允武,自小學習鄭玄的學問,還掌握軍事能力,會帶兵,被諸葛亮稱為【涼州上士】。

    姜氏家族要什么有什么。

    要文化有文化,要私兵有私兵,要經濟有經濟,整個一原始版的軍工復合體。

    得到姜維,就等于得到了打開姜氏家族緊閉家門的鑰匙,對于諸葛亮攻伐涼州占據涼州、再進一步圖謀關中的大戰略有偌大好處。

    一旦諸葛亮可以在戰場上取得優勢,展現出了驅逐涼州曹魏勢力的能力,姜氏家族必然會選擇站隊,到時候依靠姜氏在涼州的威望,便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戰后治理涼州時,也可以利用姜氏家族在涼州的影響力得到配合,迅速穩定涼州局勢,好處多多。

    劉備戰敗夷陵之后,諸葛亮的兩路出兵計劃遭遇重挫,無法實行,眼看著就要被困死在益州。

    綜合判斷形勢之后,諸葛亮決定改荊州為涼州,奪取曹魏統治根基薄弱的涼州,再續隆中對,盤活蜀漢局勢,以期兩路夾擊關中,重走劉邦之路。

    但是,曹魏在涼州的統治根基薄弱不假,而蜀漢政權壓根就沒有根基。

    為了奪取涼州,就需要一個對涼州局勢、地理非常熟悉甚至還要有威望的人。

    原本是有的,馬超。

    但是馬超死的早,馬岱在涼州的威望不能和馬超相提并論,馬氏家族也早就覆滅,沒有馬超這個領頭人,馬岱的存在意義不大,沒用。

    所以蜀漢方面一直缺乏一個可以在蜀漢政權進取涼州的過程之中提供幫助的人。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失去了大好時機,但是他卻得到了姜維這個可以和涼州地方勢力達成妥協的關鍵性人物,使蜀漢政權進取涼州的短板被補齊了。

    這對于諸葛亮的大戰略來說,未必就是一場大失敗。

    姜維的加入,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讓諸葛亮的手里多了一枚分量極重的砝碼。

    姜維被逼投降諸葛亮這件事情在郭鵬看來是非常搞笑的。

    這分明是曹魏中央勢力自作聰明,平白無故給自己制造了一個天大麻煩的行為。

    當然這也不是沒有理由的。

    也就是郭鵬掃平了涼州地方勢力,要是沒有,他也會面臨這樣的危局。

    發生這種事情其實并不是偶然,只能說根本原因是涼州和中央近百年來的貌合神離。

    占據東漢朝廷主流勢力的關東士人素來都看涼州不順眼,一直都在建議朝廷放棄涼州,內遷涼州之民,搞的涼州人和東漢朝廷離心離德。

    等曹魏建立,涼州歸附曹魏,但是彼此之間的隔閡并沒有太多的改善。

    涼州人依然沒有很多在中央做官,不能主導朝廷政策,曹魏政府的統治根基還是關東士人集團,他們還是看不起并且抗拒關西武人的加入。

    換了個政府,換了個皇帝,但是實質沒有改變。

    所以諸葛亮北伐前后,涼州地方勢力依然和曹魏中央勢力貌合神離。

    姜維,就是涼州地方勢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天然和曹魏中央有矛盾,有距離。

    而姜維投降諸葛亮本身也是無可奈何,絕非主動。

    他跟著太守馬遵還有雍州刺史郭淮外出巡游,忽然得知諸葛亮率軍來攻,馬遵懷疑姜維,就拋棄他,不帶他走,姜維又想返回冀縣老家,結果冀縣也不開城門,拒接姜維。

    姜維無奈之下,只好投降諸葛亮。

    這可不是什么正常的事情。

    姜維作為地方勢力的代表之一,居然被太守和刺史拋棄掉,大敵當前被如此的不信任,還不讓他入城,連老家都不愿意開門接納他,逼的他上天無路下地無門。

    郭鵬覺得這哪里是什么意外,這分明是借刀殺人啊。

    從他的角度看,諸葛亮出兵過于迅猛,涼州諸縣無力抵抗,紛紛倒戈,使得本來就不相信地方勢力的曹魏中央勢力更加懷疑地方勢力,就想著把姜維拒之門外。

    他們覺得姜維還有老母在城內,在曹魏手上,他要是想保住老母,照常理來看,死戰到底混個烈士才是正道。

    就和他那個為了保護郡守而戰死的父親一樣。

    他一定會乖乖和諸葛亮決斗,然后被殺死,乞求曹魏勢力保護他的母親。

    如此借刀殺人,又能保住城池,還能削弱地方勢力,削弱和諸葛亮的合作勢力,一石二鳥。

    這幫人打的好算盤,結果他們萬萬沒想到諸葛亮目光長遠,從姜維身上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

    諸葛亮對姜維曉以利害,為他分析局勢,勸他投降,讓姜維認識到自己投降蜀漢并且活著才是保住老母和家族的最優解。

    這種事情都預料不到,那幫人自然也預料不到之后這件事情居然在兩國戰局之中產生了奇妙的連鎖反應。

    姜維被諸葛亮重用,直接可以統兵作戰。

    以他對涼州的熟悉程度,毫無意外的成為了蜀漢政權的一把利刃,以至于讓蜀漢政權架起了聯通益州和涼州的橋梁。

    而且他們還發現,他們想著削弱地方勢力的力量,卻根本辦不到。

    姜氏家族本身在涼州勢力龐大,逼走姜維已經讓他們惱火至極,警惕至極,要是繼續動手,或者威脅姜維老母什么的,只會讓姜氏徹底走到曹魏的對立面。

    到時候姜氏心一橫,派人聯系諸葛亮,讓姜維帶兵來攻,他們接應,里應外合,別的不說,這個郡曹魏就別想要了。

    蜀漢第一次北伐大大震驚了曹魏,讓他們發現被他們看成海綿寶寶的蜀漢政權居然被諸葛亮妙手回春,成了帶甲十萬的大力水手。

    他們毫不懷疑只要有人配合,諸葛亮一定可以占據涼州。

    姜維被迫離開家鄉和母親分開,一人在外滿心悲憤,心里充滿了對曹魏的徹骨痛恨。

    他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回到涼州老家,驅逐曹魏勢力,姜氏家族要是決定反水,姜維必然帶領蜀漢軍隊來攻。

    姜氏家族和在外的姜維隔著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居然達成了其妙的默契,讓曹魏中央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這個大麻煩一直到蜀漢的終結都不愿放棄給曹魏找麻煩,十幾次北伐曹魏,臨死還要拉幾個墊背的,攪和的曹魏至死都不安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