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城外農戶和城內商戶結成利益同盟,一邊給錢一邊供貨。 供不應求的時候,農戶也會在官府的組織和鼓勵下努力擴大耕種范圍,開墾更多的荒地以滿足城內商戶的需求。 結果經濟蕭條來了,商戶倒下了,農戶生產出來的東西沒人買了,只能放在家里干瞪眼。 糧食還能放的住,放個幾年不成問題,總能吃完,賣不出去就賣不出去。 可是蔬果就不容易放住,價格還貴,還擠占了種植糧食的土地,一旦趕不及在腐壞之前吃掉,就是血虧,虧得還不是一星半點兒。 這年頭糧食才是主要的食物,能吃上蔬果的從來都不是普通民眾,而是有錢人,更別說西域地區生產力遠不如中原地區。 中原農業發達地區的農戶們溫飽已經不成問題,還能隔三差五搞點葷腥解解饞,西域地區的農戶們只有逢年過節才能搞點蔬果吃吃肉,平常還是吃糧食和鹽菜填飽肚子。 蔬果他們根本舍不得吃,一般都是賣給城內商戶做外國客商的生意,自己用來賺錢,幾乎等與經濟作物,經濟作物拿來自己吃,簡直是浪費。 更別說保質期很成問題。 于是很多老農進城對著城內商戶破口大罵,說他們沒良心、沒用、傷天害理之類的。 但是商戶們一推六二五——全是安息人的錯,他們現在也沒錢了。 老農無奈,最后也只能罵罵咧咧的自認倒霉。 畢竟生產出來的主要還是糧食,蔬果是少數。 吃掉吧,也虧不到哪里去。 多余的農產品沒人買了,只能自己吃自己解決掉,肚子倒是沒什么問題,能吃飽,不至于餓死,但是農戶也沒有余錢了。 沒有余錢,也就沒辦法擴大生產并且促進消費,這進一步導致城內的經濟衰退,更多商戶遇到了生意量下降的危機。 整體經濟走勢都開始下行,惡性循環已經形成,鎮西都護府的經濟發展勢頭被當頭一棒打到再起不能。 于是資本相對雄厚、短期內不會遇到經營危機的大商戶們也跟著怨聲載道起來。 罵自己貪心,罵安息人廢物、沒用,也暗戳戳的說那些鼓勵他們辦理商務的官員太心急。 現在生意沒得做,成本還要不斷指出,利潤少得可憐,乃至于維持經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總而言之就是怨氣很大。 從流言被壓制住的那一天開始,曹昂才發現自己一開始為經濟蕭條所做的心理準備遠遠不足以應付這樣劇烈的沖擊。 一個接一個的麻煩找上門來,一個接一個的麻煩追到他的屁股后頭,踢著他的屁股逼著他不斷的往前走,讓他手忙腳亂。 就算利用安息人轉移了部分矛盾,可是那種巨大的壓力依然壓在他身上,壓的他喘不過氣來。 各種出乎意料的消息,各種意想不到得情況,非常考驗他的隨機應變能力。 他連飯都吃不好,或者說根本沒有好好吃一頓飯的時間和心思,忙的就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根本停不住。 鎮西都護府正在面臨著建立以來最大的一場危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