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諸葛亮平時積累的名望或許看不出什么作用,但是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一切都變得不同了。 經濟蕭條的危機襲來,錢益得到中央公文之后,略一看,眉頭緊鎖。 他按照中央的吩咐將必須要關閉的一部分店鋪的名單整頓出來,一看數量那么大,頓時頭大如斗。 這么搞,會叫開辦商鋪的小門小戶恨死他們。 所謂眾怒難犯,他們就算做官,也不敢貿然觸犯眾怒,不然眾怒之下,他們一定沒有好下場。 中央倒是輕松,讓他們辦事,再把他們罷黜,事情辦完 了,對民間也有了交代。 他們就完 了。 本身就是中央外派官員的錢益對中央某些臭不要臉的家伙的辦事手法再清楚不過了。 他自己想不出個所以然來,自然而然想到了萬事通諸葛亮,于是就立刻來找諸葛亮商議。 諸葛亮聰明,在中央也有關系,其他人可以當炮灰,諸葛亮總不至于當炮灰吧? 錢益如此認定,所積極主動地和諸葛亮商討對策。 “孔明,你看這個事情怎么辦比較好?我觀之,牽扯甚大,不僅會讓官吏憂心忡忡,也會引起民憤,朝廷那邊把事情推給咱們,顯然是居心不良,咱們……” 諸葛亮早前和郭鵬商議過此事,此時郭鵬剛離開沒幾日,他心中已有準備。 略一沉思,諸葛亮就開口道:“不要想著朝廷會出錢,朝廷本身就有很多官員對于西北之事極為不滿,商稅節節攀升,他們尚且死咬不放,每年都有要求罷黜西北商業的奏表。 現在出了問題,他們更不可能讓朝廷出錢救濟西北,這樣的官員在朝廷里實在是太多了,就算陛下一力主張,動用國庫也是難事。” 錢益對此十分不滿。 “鼠目寸光!貪心不足!那群察舉出身的高官顯貴就該全部罷黜!他們就知道從西北榨取稅收!西北一旦有難,凈想著落井下石!前漢涼州對洛陽離心離德? 我看不是毫無道理!” 諸葛亮搖了搖手里的扇子,嘆了口氣。 “眼下洛陽和西北之間的矛盾,并非前漢門戶之見? 而是重農抑商之糾紛? 是政見不同? 門戶之見好做,政見不同,難做。” 錢益緊鎖眉頭。 “那些農戶辛苦數年攢一些錢開辦商鋪? 無非是想補貼家用? 雖說小商戶稅收不高吧,但也是要收稅的,商稅可一點都不低。 現在一旦出事? 直接讓他們關了商鋪? 不讓做生意? 但是欠款還要還? 這樣一來他們會如何想?還不是往死里埋怨咱們?” 諸葛亮十分冷靜。 “朝廷決策既然已經做出? 并且不是干脆罷黜西北商業? 想來已經是朝中有人幫西北說話了,在這個局面之下維持西北商業存在實屬不易,我等不能奢求更多。 眼下,此事宜快不宜慢,越早解決? 就越主動? 而且不能強制去辦? 否則惹人寒心? 將來不好收場,這畢竟不是他們的錯,根本問題不在我? 而在安息。” 諸葛亮雖然不知道鎮西都護府發生的事情,但是他也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轉移矛盾。 先把本來就不屬于魏帝國的鍋甩了出去,甩給安息人,讓安息人成為他們共同的敵人,方便諸葛亮凝聚人心來辦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