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飛去世了? 郭鵬驟然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意外,覺得張飛怎么可能死掉呢? 那個家伙多有活力? 整日里活蹦亂跳,身上仿佛有著用不完的力氣,吵吵嚷嚷著要上戰場打仗。 后來他便覺得也沒什么不可能的。 張飛犯了最大的忌諱,觸碰到了郭瑾的底線,只要郭瑾做一天的皇帝,張飛就是一天的反面教材,誰都無法讓他重返軍隊、重返戰場。 皇帝需要一個反面教材震懾人心,讓他們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郭鵬對此也無能為力。 張飛只能在無盡的抑郁中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然后他就死了。 死的悄無聲息,死的安安靜靜。 不過這樣死去,總比被兩個部下砍了腦袋要好,至少是正常的去世,而不是橫死,連尸體都不全。 好歹能安然下葬。 張飛的去世沒有在朝中掀起什么浪花,因為他淡出軍界的確挺久,有什么勢力也散的七七八八。 他的兒子張苞和張紹目前在軍隊里只是中層軍官,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出彩的地方,也沒有積累什么太大的戰功。 郭瑾得知以后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表示,只是因為張飛是太上皇舊部,為魏帝國的建立立下功勞,所以給予了一定的哀榮。 比如賞賜銀錢,賞賜土地,賞賜布匹、絲綢,然后把張飛的爵位交給了長子張苞,并且親自為張飛擬定了謚號,謚曰【靖】。 這并不是美謚,只能算中謚。 郭瑾甚至想要給張飛一個【厲】或者【僖】的惡謚,但是考慮到郭鵬的看法,還有張飛的開國之功,他勉強給了中謚。 作為一個犯了錯誤的污點將軍,能有謚號,就已經說明這是皇帝的特別開恩了,在誰面前都能說得過去。 老將關羽因為張飛的故去非常悲傷,垂淚連連,他上表請求皇帝郭瑾允許他親自前往奔喪,以全數十年兄弟情誼。 郭瑾思慮片刻,允許了。 關羽得以奔喪,并且在奔喪之后向朝廷乞骸骨,請求辭職,郭瑾予以許可,讓關羽榮耀歸鄉,結束一生征戰與辛勞。 除了關羽之外,還有張遼也為此事感到悲痛,他想起當年戰場上結下的情誼,便為張家送去了一些悼念的禮品,派自己的次子張青笛前去吊唁。 財政部右侍郎諸葛亮念及當年在北庭都護府的同僚關系,派長子諸葛喬前往吊唁。 然后就再也沒有什么人關心張飛的故去。 郭鵬冷眼旁觀這人世間,深深嘆了口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