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因為他剛剛還在和兒子商量,和這個公司打款的問題。 可是沒想到,就轉過頭的功夫,他又能夠在發射衛星的新聞里,看到這個公司的名字。 這簡直…… 簡直有些不可思議,畢竟衛星制造,是這顆星球上最頂級的技術,全球能夠獨立制造衛星的國家,兩個巴掌就能數過來。 而能夠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一個巴掌就能數過來。 可是怎么就讓自己碰到了? 應該是看錯了。 于是,他又從頭到尾,將漢字的報道重新看了一遍。 這一次,他終于確認自己沒有看錯,新聞播報里的萊茵鋼鐵,就是自己認識的那個萊茵鋼鐵。 這幫家伙,除了能夠制造普通的輕武器和改裝裝甲車,還能制造一般的通信衛星。 淦! 你一個好好的鋼鐵公司,為什么不去生產鋼鐵呢? 在心里吐槽一句,德納翻到了國防部情報部門對這個新聞的剖析。 【2003年9月11日,華夏當地時間早上11點整,在酒城衛星發射中心,華夏航空航天集團,成功試射了改進型運載火箭CZ-2D。 同時,這一次的火箭發射,是非常罕見的一箭11星,也是更加罕見的,公開的,對外播報的一次火箭發射。 而且這一次發射的衛星中,有9顆,是屬于一個叫做萊茵金屬集團的公司。 我們的人經過仔細核查,并沒有找到非常有效的關于這個公司的資料。 懷疑是一個剛成立的擋箭牌公司。】 【這個公司發射的9顆衛星,都是低軌衛星,按照對方在國際衛星管理協會申報的軌道高度數據顯示,他們的軌道高度,在550公里到680公里之間。 根據后續報道,這一次的衛星發射非常成功,發射的9顆衛星,已經勉強組成了一個可以用于測試的通訊網絡……】 又翻看了幾頁,德納隨手就把這份文件丟到旁邊。 隨手拿起旁邊的茶水,輕輕喝上一口,他忍不住的搖頭。 中情局的人現在是越活越回去了,而且越來越懶,一份完整的情報,應該要有足夠的線索,而不是直接套用別人的新聞播報,套用就算了,里面還沒有自己的分析,這能當情報嗎? 不能! 但是一想到下班之前拉菲爾德說的話,德納又將這份情報抓了回來,拿在手中不停的打量,想要從其中分析出一些威脅阿美莉卡國防安全的問題。 就這樣看了一會兒,他拿起電話,將電話打到了NASA局長考克手里,短暫的寒暄之后,德納直接問出了心中的想法。 幾分鐘后,考克也給出了他的答案:“我親愛的德納將軍,你還記得當年用來拖垮蘇聯的太空大戰計劃嗎?” “在當時的太空大戰計劃里,有一個分部計劃,叫做星鏈。” “意思,就是發射大量的衛星,大量的低軌道衛星,在500~2000公里的區域,組成一個密集的衛星網絡。” “這個衛星網絡里面的衛星,擁有通訊和攝像功能。” “然后,利用這個網絡,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監視這個星球上的每一個國家的每一個點,然后,我們也可以通過衛星,隨時隨地和我們處在任何一個地方的大兵聯絡。” “從而讓我們的特種作戰能力,提升到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地步。” 電話里的考克聲音非常洪亮,哪怕隔著電話,德納也能聽出他話語中的激動。 但是,聽到這又是那個星球大戰計劃的遺留品,德納下意識的就想翻白眼。 因為沒意思。 俄羅斯的科技靠考古,阿美莉卡的作戰計劃也靠考古。 很無聊,很沒意思。 將眼睛閉上,他開始思考如何利用面前的情報,寫出一份合適的報告,但是很突然的,他又將眼睛猛地睜開,對著電話里的人沉聲問道: “你說的這個星鏈計劃,需要發射多少衛星?每一顆的成本,大概是多少?每一次的發射成本,大概又是多少?” “能不能搞點事?” 幾秒鐘后,電話里傳來了回應:“整個星鏈計劃,需要發射的衛星大約在4萬到6萬顆左右。” “至于每一顆衛星的價格,按照阿美莉卡當前的市場價,低軌道衛星的成本大約是100到200萬美元左右,性能不同,價格也不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