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以后華夏的航天史,一定會有他的名字,而且絕對是在最前面的幾頁。 大屏幕上,圓圈下面多了一行字,從二氧化碳濃度監控變成了空間站壓力監控。 過了一會兒,那一行文字又變了,變成了電路監控。 半個小時過去,那個圓圈下面終于沒有出現文字了,也終于來到了關鍵時候。 又過了兩三分鐘,圓圈徹底消失,變成了一個提醒的對話框。 【空間站生活輔助監控檢測通過,相關檢測數據已經生成檢查日志,已發送到地面數據站日志儲存中心!】 看到這個對話框,指揮中心里這烏泱泱的一大群人,徹底把懸在心口的那口氣放了下去。 還不等苗元提醒,旁邊負責維護數據中心的幾個程序研究將相關日志調出,投到大屏幕。 而另一邊,苗元也拿出了地面模擬空間站測試到的數據。 刨除掉那些因為地面模擬空間站和太空空間站重力不同,而導致可能會出現誤差的數據,他將剩下的數據一五一十地看完,一個個仔細核對。 又是十幾分鐘過去,他猛地抬起頭,滿臉興奮的大吼道: “其他數據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也就是說,我們真的建立起空間站了!” 伴隨著他的這一聲大喊,指揮中心徹底沸騰。 那是空間站,那是一個國家的航天工業發展到了極致,然后才能生產出來,才能發射上天的東西。 作為相關從業者,他們都知道,在華夏的航天規劃上,有這樣一個空間站。 但具體什么時候建,又建成什么樣,誰也不知道,因為暫時沒有經費。 但是現在,他們這些人完成了這個壯舉,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而不知道后有沒有來者。 苗元身邊的人猛地抱住這個負責人,讓他舉高高,然后放聲大笑。 聽著周圍的笑聲,林語的嘴角也跟著彎成一個向上的弧度,輕輕笑了笑。 等指揮中心里的人鬧騰了一會兒,他抬起雙手用力鼓掌,用力把所有人的目光都拉到自己身上: “各位,核心艙和1號實驗艙已經對接成功,我們為華夏的航天事業添上了一塊很好的磚。” “這是值得驕傲的時刻!” “所以,我把央視工業頻道的胡冰胡記者請了過來,邀請他在這里,見證我們后續的幾次對接,然后,再找幾個人采訪。” “現在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胡冰胡記者。” 第一次對接成功,所有人都很高興,更何況在華夏人的骨子里一直都有光耀門眉這個習慣,所以,在聽到央視工業頻道的記者要過來報道時,他們都用力鼓起了掌。 很快,胡冰就被林語用電話叫了過來,他身上還帶著人。 剛走進門,他想詢問相關的保密事宜,可還不等他開口,林語就直接搖頭: “都可以拍,我們大大方方的發射空間站,不用擔心泄密。” 得到他的首肯,胡冰連忙帶著人,將攝像頭對準指揮中心中央的大屏幕。 作為一個記者,他很清楚那上面的畫面,才是觀眾想看的。 看著他忙前忙碌的樣子,空天研究中心的人一開始還很擔心,但是很快,有些人就發現這個記者很眼熟。 細看之下,他們這才發現這個記者就是央視工業頻道那個不著調的主持人。 就是那個拿著沒有通電的電烙鐵,去處理電路板的男人。 這一瞬間。 空天研究中心的人對出名失去了興趣。 他們收拾好心情,回過頭,開始準備2號實驗艙對接。 有1號實驗艙對接的經驗在前,2號實驗艙的對接,就顯得輕松寫意。 操作員小心控制著2號實驗艙靠近,在抵達100米距離時,2號實驗艙的推進器瘋狂工作,將實驗艙調整到合適位置,然后,探頭插入鎖口。 核心艙和實驗艙再次對接! 整個操作流程行云流水,沒有一丁點拖拉,就好像演練過無數次一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