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將新文件袋塞給林語,他又坐到對面,一直等到林語將文件袋打開,取出文件袋里的資料,他才解釋道: “自從你們萊茵鋼鐵將那些新材料生產和加工技術同步之后,其他部門的同志也在加班加點,也在瘋狂改進。” “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終于,他們趕出了一個新東西。” “潛艇和導彈都是老設計方案,但使用了你們同步的新材料技術,根據研究所匯報的資料。” “潛艇整體重量降低大約10%,強度提升大概25%,設備靜音能力提升大概20%,在理論中,對整艘潛艇的提升大約是30%左右。” “至于這枚導彈,是專門用于適配潛艇的洲際導彈。” “那這第3份照片?”在賀清陽解釋的聲音里,林語看見了第3份照片。 也是一枚導彈,但是這枚導彈比第2張照片里的導彈更小。 導彈上面還有掛載裝置。 很明顯,空中巡航導彈。 “空中發射的洲……中程巡航導彈,攜帶的是單個核彈頭。”賀清陽下意識準備說洲際導彈,話到嘴邊,又改成了遠程導彈。 畢竟,華夏的洲際導彈標準是打8000公里,而這東西只能打1000公里,差了足足7000公里,那就不能算。 華夏人出來混,講究的就是一個說一不二,說是多少就是多少! 后續的照片,就是這枚導彈和目前華夏的主力轟炸機轟6G放在一起的照片。 按照林語的目測,這導彈大概有7-9米長,直徑大概有70公分。 和飛機放到一起,頗有一種小馬拉大車的無力感。 林語將這張照片單獨取出,夾在兩根手指之間,笑著看向賀清陽:“老師,這是?” “沒什么。”賀清陽回答非常隨意,又起身從自己辦公桌里拿來另一份文件丟到林語面前: “最近國際上事件頻發,尤其是西方各國在對核問題上的態度讓領導們很頭疼。” “正好這段時間707潛艇研究所和核工業那邊的研究所出了成果。” “領導們就想著弄點動靜,省得有些人覺得我們死了。” 聽完解釋,林語目光快速從照片上挪開,開始翻看那份新文件的內容。 文件內容也很簡單,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方案。 【三位一體核反擊測試方案!】 【行動構成及任務!】 【陸基:一輛裝載有四枚洲際導彈的列車,在完成1000公里機動后,向敵人發射導彈! 四輛裝載洲際導彈的集裝箱卡車,從駐地離開,模擬分散撤離,在完成不小于500公里機動后,向敵人發射導彈! 四輛普通導彈運輸車,從駐地離開,模擬分散撤離,在完成不小于500公里激動后,向敵人發射導彈。】 【海基:一艘常規動力攻擊核潛艇,從常駐港口離開,避開空中衛星監視,穿越淺海中海,進入太平洋深海,向敵人發射導彈!】 【空基:三架轟6t,各自攜帶一枚遠程導彈進行突防!】 【測試時間:2005年12月24日!圣誕節!】 方案非常簡單,簡單到也許其他人拿到這份文件,也會懷疑這是哪個無聊的人,在網絡上和那些網絡暴躁老哥聊天后,隨手在論壇帖子里復制粘貼的文字。 將文件看完,林語目光落到文件最后的日期上。 看著那個日期,他又忍不住嘆氣。 “有人的圣誕節不好過嘍!” 林語將文件拍回桌上: “所以……叫我來的重點,其實是想問,那三架測試機能不能拉出來用,對嗎?” “對,也不對!”賀清陽起身來到林語面前,將文件挪開,指一下被林語放到一旁的照片: “核潛艇,是全世界公認的,最后的反擊手段,也是最隱蔽的反擊手段。” “這艘新的核潛艇,還有這兩枚新導彈,用了你們的新材料,性能提升很強。” “但研究所那邊覺得,不夠,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大的提升,還需要更強的核潛艇才行。” “所以研究所就打報告,說想和你交流交流,問一下你們能不能按照他們的要求,搞出一些更好更新的材料。” “領導那邊看到了報告,也知道你手里事情多,就想趁著年前這段時間,讓我問你一下。” “如果有空,能不能抽一個團隊過去,如果實在沒空,抽兩個人過去也行。” “你考慮好,就給我一個名單。” 末了,賀清陽又加了一句:“707研究所那邊風景秀麗,還不冷。” 聽完前因后果,林語右手摸上下巴,輕輕用手指甲開始摳下巴上的胡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