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七章 朕退位了-《大人,得加錢》
第(2/3)頁
這是第一篇發表在維新朝廷官方報紙上關于思想大討論的文章。
翁學政的文章駁斥南方彌漫的革命氣息,認為革命派不流血無以成功的觀點是錯誤的,極容易讓中國陷入長期內戰。
“倘若無皇帝,則大總統何人為之?所謂推舉,推何人?何人推之?百姓大字不識一個,何以推舉?.無外乎兵強馬壯者為之。今日趙總統,明日錢總統,后日孫總統,將來之中國必定軍閥混戰,唐朝藩鎮之亂,為期不遠矣。”
文章發表后,翁方綱立時被浙江的光復會指為“保皇派”,說翁方綱是愛新覺羅的走狗,是滿洲治下的典型奴才思想。
為了平息革命者對自己的誤解,經請示皇帝陛下允許后,翁學政旋即在報紙上提出虛君建議,認為中國需要政治統一而穩固的象征,那么由皇帝擔任這個象征再好不過,一來可以避免南北內戰,二來可以避免皇帝專制。
虛君建議的具體就是立憲,國家大政由議政院、內閣負總責。
這是立憲制首次真正問世,比共和制問世晚了一個星期。
立憲制的問世令得南北對立集團的官紳極為震撼,一些本來支持共和的官員轉而支持立憲,因為這些官員也不確定南北戰爭一旦打響,到底是北方的維新勝出,還是南方的聯軍勝出。
以反滿為主要綱領的光復會卻是堅決反對立憲,杭州知府孫一波發表文章,說什么夫滿洲種族,是曰東胡,西洋人又曰韃靼,或通古斯什么的,根本非華夏之人,此等人物竊居中國,言語政教,飲食居處,一切自異于域內,與華夏非同種。
所以真要立憲也可以,但前提是必須將反滿斗爭進行到底,將滿洲異族或斬殺怠盡,或驅逐域內。
言辭極為激烈。
維新朝廷的內閣總理副大臣奎尼看了南方的觀點,憤而發表公開文章,稱滿洲入中國已經百年,早就與華夏同宗,因此南方革命黨人激烈反滿做法實乃同室操戈,身為滿洲官員的奎尼在文章最后寫道:“若共和以反滿為基礎,則我滿洲軍民必將戰斗到底!”
江蘇巡撫郝碩也在江寧發表通電稱:“維新朝廷歡迎南方諸省咸于維新,但你死我活的革命勢必引發大的流血沖突,也會導致滿洲官員反對維新,且維新朝廷倡導滿漢平等,已經對此有了積極引導.”
郝撫臺認為真正的革命者應當包容,承認固有歷史,排解雙方之間的仇恨,保存國家元氣,如此做法才算是正確信念的革命者,不失革命之境界。
郝碩的通電事先并沒有告知兩江總督、和碩鄭親王嵩椿,自是引得嵩椿大為不滿,因為這位鄭親王是堅決鎮壓革命的,已經上書朝廷請求發兵入浙平定光復會主導的叛亂,并已經在積極整軍備戰。
二月底,一篇名為《革命為的是什么》的文章在洛陽一家民辦報紙上發表,上面說:“中國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舊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將日尋干戈,偷生不暇,何能變法救民,整頓內治。”
文章提出革命的目的在于開民智,而非以民智之開為前提。
革命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共和,但革命不等于共和,只要能夠實現國家的發展,革命同樣也可以是君主立憲式的革命。
文章作者署名叫“我愛我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