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貞觀時期,隨著李靖、李績破東突厥,到了高宗時期,拜正三品右威衛大將軍,直到五年前才死,活了七十四。 李謙孺就是李孟嘗的侄子,談起這位叔父,別提多榮耀了。 有意思的是,竇氏的頂梁柱,宰相竇德玄,也是五年前死的。 李孟嘗死后,趙郡李氏在朝中的勢力不免衰退,竇德玄病逝導致的后果,也差不多。 一個是關隴集團里面,以外戚關系連接各家的竇氏。 一個是山東士族里面,以從龍之功活躍政壇的李氏。 兩家商會的商業斗爭,其實也是權力的延伸罷了。 李彥知道李謙孺所言,肯定有不少偏私,卻也不在意,微微點頭道:“若有機會,我會請上命,調你來內衛。” 大理寺丞的工作其實挺苦的,臟活累活都干,卻看不到多少功勞,李謙孺各種巴結貴人,也是想早早擺脫這個泥沼。 此時一聽不禁大喜,如果能入內衛,又是在這位麾下,還怕沒有立功的機會? 頓時又是三拜:“謝李機宜!” 李彥低聲叮囑了幾句,目送這位大理寺丞離開,這才回到了中毒現場。 此地燭火通明,刑部、大理寺、萬年長安縣衙、內衛,四個部門進進出出,都展開搜查。 從他們的表情上來看,屁都沒搜出來,但別人干著活,我們也不能休息。 尤其是李彥麾下,斗志最是昂揚。 裴行儉立于邊上,表情淡然,風姿儒雅,只是背于身后的手指,時不時的顫一顫。 李彥走了上去:“裴公,我剛剛從賈思博口中問出了情報。” 他將過程簡略說了一遍,裴行儉贊道:“元芳真是靈便機宜,不負機宜使之位,我明日面圣,當呈此功!” 李彥一愣,然后想了想才明白,自己終究是編排了李治。 雖然是往好里說,但以李治表面溫和背地里陰沉的性格,日后得知難保不會有看法。 裴行儉是要幫他免除后患,老臣心細,行事滴水不漏。 他立刻拱手道:“多謝裴公。” 裴行儉撫須微笑,但想到竇氏商會,又凝聲問道:“竇氏不比其他,單憑賈賊的一面之詞,你有把握嗎?” 李彥搖頭:“我不能保證他說的一定是真話,不排除賈思博有故意泄露信息,誤導我們的可能,可期限是關鍵,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在十天內抓到兇手,給用功苦讀,以期科舉入仕的天下士子一個交代!” 裴行儉顯然極有決斷,立刻點頭:“不錯,事到如今,無論涉及到誰,都必須嚴查到底!” 李彥最喜歡嚴查到底,得裴行儉這位大佬之助,也是精神一振:“一查到底!” 有了線索,裴行儉緊繃的一口氣松下,愈發覺得疲憊。 他屬于儒將,不是那種體質一級棒的武夫,終究是五十多歲的人了。 李彥趕忙扶住他:“裴公,我們回府休息吧,我們在這里也給手下人壓力,不利于案件的進展。” 裴行儉失笑,拍了拍李彥的手,感嘆道:“元芳,你年輕有為,又有識人之明,好!好啊!” 將裴行儉送上馬,李彥也翻身上馬,然后提筆寫了張便條,交給離得最近的王孝杰:“給其他人,傳閱一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