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所以李世民放棄泰山封禪,是經歷過亂世沖擊的君主,才能有的考慮,換成長在深宮里的李治,怎么也不可能為了百姓放棄個人的榮耀,這就是成長環境的不同了。 李治此時想到泰山封禪,顯然就不太在乎江南血案了,但還是照舊問道:“那江南案的兇犯是誰,與此次的士子中毒有何關聯?” 李彥開始捅刀:“江南案未破,兇手沒抓到。” “什么!” 李治的聲調頓時提高八度,這問題就不是老百姓的命,而是刑部的作為,目光唰的一下看向崔守業:“崔侍郎,怎么回事?” 崔守業開口道:“回稟陛下,江南云丹一案,疑點頗多,刑部經過調查后,懷疑丹徒縣村的百姓,是被匪賊所害,并非服丹中毒,賊人為了亂封禪之事,故意夸大編造,意圖毀壞道譽,臣稟明陛下后,不得不低調處置……” 李彥面色微變。 他沒想到,這件事從崔守業嘴里說出,居然變成了這么個版本。 如果僅憑竇德成一面之詞,那確實不足為信。 但明崇儼當縣尉的師父,也經歷了血案。 兩人同時道出,若是純粹的編造,圖什么呢?封禪早就過去了啊! 不過李治聽了,又有疑惑,被弄糊涂了:“如此嗎?” 崔守業道:“陛下,此等血案臣并無隱瞞必要,那竇賊突然交代此事,或為轉移我等注意,拖延時間,其心不軌!” 李治默然片刻,微微點頭:“嗯,你說的不無道理!” 崔守業精神一振:“竇賊與昔日案件必有關聯,可嚴加審問,或可將當年的疑案也查得水落石出!” “整天就知道嚴加審問,你不在武周一朝當酷吏,真是虧了這天賦!” 李彥心頭火光,背在身后的手微微動了動。 李謙孺收到信號,故意動了動身子,露出欲言又止之色。 由于二圣居高臨下,俯視臣子,李治立刻注意到了李謙孺,卻一時間記不得他是誰。 倒是武后對群臣上下了如指掌,開口道:“李謙孺,你為大理寺丞,可有話說?” 李謙孺趕忙道:“不敢,不敢,臣位卑言輕……” 李治擺了擺手:“不用緊張,你于此案也有功勞,想到什么就說吧。” 李謙孺道:“臣想,呃,臣是想既然那江南之案真假難辨,又與此次科舉中毒之案有相似,不如將此案也重新審理一遍,由此入手,說不定也能找到這次案件的兇手。” 此言一出,崔守業面色如常,但手卻陡然握住。 死死捏緊。 這位刑部侍郎的心頭狂怒。 如果是李彥提出這點,倒也罷了。 李彥年輕氣盛,又得圣寵,五品官員,與他也就一品之差,同樣服緋。 但李謙孺算什么! 區區一個大理寺丞,他怎么敢!! 李治卻微微點頭:“說的不錯!元芳,此案也交給你了,兩案并查,但凡事要有主次,江南之案已過六載,并不急于幾日,士子投毒之案越快查明越好,明白嗎?” 李彥道:“臣明白!” 李治又看向崔守業,語氣淡淡:“崔侍郎,疑犯竇德成既然到了你的手中,好好審問,不要再如涼州賈賊了,明白么?” 崔守業道:“臣明白!” 李彥也聽明白了,這位圣人是要預先找退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