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連李義琰都開口了:“何止是楊機宜,便是老夫,一年的朝廷俸祿也無三百金,貴寺知客僧,比老夫都要華貴!” 法明恨不得把寬濟給掐死,點頭哈腰:“諸位使節明鑒,寬濟這等貪賊只是少數,只是少數!” 佛門的貪污分子只是極少部分,大部分和尚還是廉潔的! 沈巨源直接往地上啐了一口:“呸!” 法明冷汗涔涔。 李彥不再多言,他畢竟不是來抓貪腐的,看向寬濟:“我雖然不了解你們內部的行情,卻也知道二十金一份顯然是貴了,超出的價錢正是有意賄賂,關鍵時刻才能用得上,看來此事是處心積慮,說吧,讓你配合的人是誰?” 寬濟微微發抖,卻是咬牙不說。 李彥冷聲:“你難道真想押入長安,下內獄受審?” 然而此言一出,寬濟竟松了口氣,繃直的腰彎了彎。 李彥眉頭揚起,立刻道:“那人在扶風縣縣衙任職?” 楊再思恍然,沈巨源一時間不明白,得他提醒后也醒悟過來。 寬濟犯罪,正常情況下該押入扶風縣縣衙,他害怕的恐怕也正是這點,因此寧愿押入長安內衛。 畢竟內衛重立不久,威名還沒有下達州縣,更不知道里面有個天賦異稟的審問者。 沈巨源明白后,直接呵斥:“是縣令?還是縣尉?” 楊再思苦笑,哪有這樣問的? 但寬濟怔住,再度癱倒下去:“佛祖!佛祖顯圣!小僧不敢欺瞞,是韋明府!” 李彥暗暗失笑,粗胚問話,有時候還真有用,面色一沉:“竟是扶風縣縣令。” 楊再思關注點不同:“姓韋?出身哪個韋氏?” 寬濟道:“京兆韋氏,縣令韋玄貞。” 楊再思面色微變,立刻道:“元芳,韋氏不好惹,慎重!” 自從長孫無忌死后,關隴世族成為一盤散沙,在這些不復昔日輝煌的世家中,若論綜合勢力最強的,就屬三大世家。 京兆韋氏、弘農楊氏和隴西李氏。 這三家不能說誰強誰弱,都是龐然大物。 而相比起弘農楊氏或多或少沾了武后的光,隴西李氏則與山東士族藕斷絲連,京兆韋氏則是最標準的關中世族。 這個家族仕宦率極高,男兒很爭氣,門蔭與科舉雙軌并進,韋氏女也有美名,聯姻關系盤根錯節,雖然在裙帶關系方面,遜色于厚嫁的竇氏,可顯然根基更扎實。 京兆韋氏目前欠缺的,就是宰相級別的領頭式人物,歷史上等到了武周時期,政治重新洗牌,韋氏多年的積蓄井噴,一朝出了七位宰相。 雖然這些宰相里,難免有水分,但想想數目,也是真的很可怕了。 楊再思的勸說正在于此,他出身于弘農楊氏,自然清楚韋氏的難纏。 李彥看向李義琰。 李義琰聽到京兆韋氏之名,神色毫無變化,就好像是一個不知名的小族,卻也給予意見:“元芳,你既已找出線索,此案不妨交給京內,內衛才干眾多,非你一人獨專。” 沈巨源道:“李副使厲害,但都像你這樣抓犯人,別人怎么辦,還要不要立功了,對不對嘛!” 李彥明白李義琰的意思,是要把重點放在出使吐蕃上,至于沈巨源的翻譯更絕。 他拱了拱手:“諸位好意,元芳心領,此案就轉給京中內衛吧!” 李義琰點頭,楊再思微笑,沈巨源咧嘴,使節團高層達成共識。 任何涉及權貴的事情,簡單的也會變得復雜,給內衛其他人立功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 一個世族多么輝煌,就有多少仇敵,因為它搶奪了別人太多的機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