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噶爾使者,這是去伏俟城的官道嗎?” “我已經卸下使者之職,請李副使不要這樣喚我了,稱我為如本(將軍)吧!” “這樣叫親切啊,希望下次吐蕃出使大唐,也由噶爾使者擔任正使,用熟不用生嘛,你覺得怎么樣?” “……” 就走了半天的路,勃倫贊刃的頭就嗡嗡得疼。 久在高原生活的他,都好似起了高原反應,實在是跟這個人說話太煎熬了。 李彥卻興致勃勃:“‘伏俟’是鮮卑語,意為‘王者之城’,那座城市可是吐谷渾的代表。” “中原南北對立,天下亂象紛爭時,河西商路阻塞,商旅往來就多經青海達南疆,途中的伏俟城成為了這條貿易通道上的明珠,無數商人在其中停留休整,雪勒,是這樣嗎?” 雪勒出列:“李副使說得沒錯,我吐谷渾族人當時擁有著龐大的商隊,最多的有駝、騾六百余頭,三百人一起護送,一次就能運送數以萬計的雜彩絲絹!” 李彥贊許:“吐谷渾人即便地處貧瘠,也能通過商路致富,自給自足,不必對外侵略,招致禍患,這很好啊!” 勃倫贊刃:“……” 你以為我聽不出你在指桑罵槐? 他終究是祿東贊的小兒子,立刻找到盲點:“李副使這話說得可笑,不正是唐立國后,奪走了吐谷渾的商路,逼得他們重新四處劫掠么?” 李彥搖頭:“隴右道在河西形成貫通中西的走廊,早在七百年前就已有之,中原大亂結束,重新使商路暢通,談何奪走?而且青海的商路至今猶存,不還是有商隊經過么?” 他語重心長:“噶爾使者,你的眼中只有爭奪,而我的眼里卻是雙贏啊!” 雪勒立刻應聲:“大唐與吐谷渾雙贏,多好!” 李彥點點頭,又嘆道:“吐谷渾外出劫掠,是伏允貪欲過甚,奴役民眾,總是渴求他得不到的,才招致滅亡,前車之鑒,是不是這個道理?” 勃倫贊刃:“……” 你再罵! 眼見勃倫贊刃招架不住,李彥還不肯放過他,逮著一只羊死薅,另一人趕忙策馬來到邊上,微笑道:“李副使乃大唐使節,稱呼上還是要注意的,不可隨心而欲!” 李彥看向此人,發現是個削瘦的中年男子,腰間同樣配瑟瑟,與其他高原人相比,相貌倒是透出幾分儒雅,漢話說得也十分標準:“不知閣下是?” 勃倫贊刃介紹道:“這位是給事中,素和貴。” 給事中是吐蕃抄中原的官職名稱,在文官中排行前列,有點類似于三省副職,可輔佐大小論執政。 吐蕃派出一位如本,一位給事中,前來迎接使節團,在禮節上是無可挑剔了。 但李彥的神色立刻沉下:“素和貴?就是你反叛吐谷渾,引吐蕃軍入侵我大唐藩國的?” 任何國家之間的戰爭,都講究一個師出有名,素和貴就是吐蕃攻打吐谷渾的借口。 此人賣國求榮,得到回報,如今也坐上了吐蕃的高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