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薛楚玉跟著李彥走入內獄,神情中還是有些緊張。 不過很快,他發現這里除了氣味不太好聞,似乎并沒有什么難以接受的沖擊畫面。 吊在審訊室的兩名重犯,也沒有受到嚴刑拷打的模樣。 男子體格健壯,眼神凌厲嚇人,女子臉色蒼白,似乎大病未愈。 對于楊再勇的威勢,薛楚玉倒是沒有什么怯意,對于金智照,則難掩好奇,不免多看了幾眼,又守禮的垂下目光。 金智照冷笑起來:“李元芳,你自己年輕,也喜歡用這種乳臭未干的小子嗎?” 李彥知道人不可貌相,誰又能想到此時局促自卑的薛楚玉,未來竟發起軍隊改革,雖然失敗被貶,但勇氣實在可嘉。 當然現在的薛楚玉,還是個平平無奇的弘文館學子,最出眾的無疑是家世:“這位薛小郎君,是薛將軍之子。” 金智照愣了愣,臉色頓時變化:“薛仁貴將軍?” 薛仁貴本名薛禮,仁貴是字,這么稱呼并不失禮,她的語氣中的敬畏更是做不得假。 正如吐谷渾至今都對李靖記憶猶新,遼東三國的人,對于薛仁貴也記憶猶新。。 因為滅高麗一戰,就是由李績和薛仁貴兵分兩路進行,最后在平壤城下會和。 雖然李績是主帥,但薛仁貴一路沖陣殺敵,手中的高麗亡魂可比李績多太多了,在新羅中也是可止小兒夜啼的存在。 李彥見金智照的氣焰立刻消了下去,聯想到她對倭人的評價,換成自己不還是畏威不懷德,暗暗搖頭,開啟正題:“你可知道,薛將軍早年就是因為隨太宗攻高麗,而在戰場上一鳴驚人?” 金智照深吸一口氣:“愿聞其詳。” 李彥看向薛楚玉,薛楚玉卻有些為難:“阿耶對于第一次攻高麗之戰,提到的并不多,主要說的是先帝的賞識……” 李彥微笑:“在薛將軍心中,首戰高麗顯然算不得什么……那就由我來說,再由史官記錄,加以佐證。” “貞觀十九年,太宗御駕親征,一路攻破高麗的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巖、卑沙、麥谷、銀山、后黃十城,打到安市城外。” “高麗淵蓋蘇文調兵遣將,支援安市城,號稱大軍二十五萬,但歷來軍隊數目,都有夸大的習慣,根據多方史料分析,實際兵力應該在十五萬左右……” “當時唐軍三萬,高麗軍十五萬,于駐蹕山發生了一場最大規模的戰役。” 金智照聽得驚訝不已。 換成三韓苗裔描述,是絕對不會這么說的,肯定把敵人的數目夸大,才愈發凸顯出自己的本事。 李彥則本著研究歷史的嚴謹態度,一貫往少了算:“高麗軍依山駐扎,抗拒唐軍,太宗觀察敵勢,開始調兵遣將,爆發了駐蹕山大戰。” “唐軍以寡敵眾,面對五倍于自己的兵力,最醒目的正是年輕的薛將軍。” “【仁貴自恃驍勇,欲立奇功,乃異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張弓,大呼先入,所向無前,賊盡披靡卻走。大軍乘之,賊乃大潰。太宗遙望見之,遣馳問先鋒白衣者為誰。】” “這一戰得薛將軍大呼沖陣,破敵陣形,唐軍長驅直入,高麗軍大敗,被斬首兩萬人,連主帥都被生擒,自此薛將軍嶄露頭角,為太宗所重用。” 對此金智照是相信的,因為薛仁貴是不折不扣的猛將,五十多歲都能身先士卒,沖陣殺敵,更別提年輕的時候。 李彥說完薛仁貴的戰績,看向薛楚玉。 薛楚玉也在聆聽,更是露出心馳神往之色,想象父親在高麗戰場上一往無前的英姿,眉宇間的自卑散去不少,轉為身為其子的驕傲。 他感到李彥的視線,先是感激的行了一禮,然后開口道:“此戰之后,先帝特意召見阿耶,賜寶馬、絹布及俘虜,升阿耶為云泉府果毅,游擊將軍。” 李彥倒不覺得什么,旁邊的郭元振和安神感就十分羨慕了,云泉府果毅是從五品下的武將,從普通士兵直升五品,簡直是一步登天啊! 關鍵是接下來,薛楚玉還道:“后來先帝班師回朝,還夸贊阿耶‘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 金智照聞言也不禁動容:“雖然沒有滅了高麗,但得了猛將也是大慰,這真是了不得的贊譽!” 實際上李世民前面還有一段話,意思大概是,當年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那批將領都老了,要看崛起的年輕一代,薛仁貴你要好好努力。 事實證明,李世民沒有看錯人,薛仁貴自此開啟無敵的前半生,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