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終于要出嫁了!” 鄭府后宅,鄭小娘子站在鏡子前,在諸多婢女的服侍下,喜滋滋地穿著新娘子的大綠衣服。 一整套的大袖連裳,除了素紗的連體內衣和圍在腹前的蔽膝外,從大袖外袍,到大小腰帶, 再到襪鞋,都是深青色的。 等穿好衣服,還有佩飾。 平民女或商人女子出嫁的時候,可以戴一對掩耳的“博鬢”,再插一些金銀雜寶,花釵簪笄, 鄭小娘子如今身為宰相嫡女,用的正是鳳冠霞帔。 鳳冠包括鳳冠、鳳簪、金簪, 華美無比。 霞帔則包括霞帔、帔墜、釣圈, 像掛在衣服上的披肩,端莊大氣。 這套佩飾,皇后妃嬪和官員夫人都可以穿,后來的朝代,根據地位不同,用料、花紋、顏色、博鬢還都有不同,唐朝時期沒有分得那么細,往漂亮的方向打造便是。。 鄭母來到身后,看著女兒,眼眶里含著熱淚:“孩子, 你去了夫家好好過日子。” 雖然發生了那么多事, 鄭小娘子還是挺喜歡這個家:“娘娘, 其實依我家的地位,可以讓夫郎來鄭府過的。” 鄭母抽泣幾下, 重復了一遍:“孩子, 你去了夫家好好過日子。” 在唐朝,有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如果結婚時女家比男方勢大, 或者男家不在結婚當地,婚禮是可以全程都在女家舉行的,結婚后很長時間內,夫妻倆也是生活在女家。 對此大家習以為常,新郎不會被視為上門女婿,遭人看不起。 以鄭仁通如今的地位,趙郡李氏的子弟是高攀的,但鄭仁通卻十分謙遜,表示還是讓女兒跟著女婿去男家過,相信對方不會虧待她。 就在鄭小娘子努力留在家中時,新郎李郎君正在家中拜祭祖先,通知天上各位他要往家里領人了,一套禮儀走完,族老微笑道:“往迎汝妻,承奉宗廟!” “唯不敢辭。” 新郎起身,穿著爵弁服,戴黑纓冠,青色的袍子,橙紅色下裳,白紗里衣,黑色腰帶,白襪紅鞋。 這套衣服始于商周,到了宋后制廢,是婚禮中比較復古的禮服,山東士族成親時,最喜歡穿這套。 而大唐的平民成親,一般穿絳公服,就是紅紗單衣,白裙黑靴,比較接近后世的大紅喜服。 婚禮上,男服緋紅,女服青綠,據說是紅男綠女一詞,最初就是由此而來。 新郎出門,上了高頭大馬,懷里抱著一只大雁,帶著儐相和裝飾好的迎親花車,后面跟著上百名相貌端正的郎君,一路浩浩蕩蕩地往鄭府而去。 雖然沒有敲鑼打鼓,但這個排場讓沿途百姓跟隨圍觀,有的還認出了李嶠:“那不是李少府么?” 消息靈通的笑道:“不能稱少府,高升了,現在是通事舍人。” 不愧是京城百姓,頓時有人羨慕道:“那可是中書省的宰相副手,好官啊好官!走,沾沾喜氣!” 李嶠本是長安縣尉,分押戶曹,如今升為從六品的通事舍人,為中書侍郎的副手,確實是事業上的一大進步,此次大婚就是儐相之一,以這身份當伴郎,其實是屈尊紆貴了,但一路喜氣洋洋,不斷對著四周抱拳,比自己成親時還高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