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正如昔日的察舉成為今時的科舉,科舉又開始糊名,入仕比重將會越來越大,官員選拔的途徑變得越來越公平,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在此過程中,阻礙者終將被掃開,要么以一種相對溫和的方式,要么就是犁庭掃穴,殘酷淘汰!” 李義琰搖頭:“元芳激進了,高門固然不成器的紈绔子眾多,卻也有諸多人才,終究不是寒門可比。” 李彥直接問道:“李中丞是人才否?” 李義琰皺眉:“昭德意氣驕盛,恃才傲物,確實需要打磨。” 李彥道:“其實看到李中丞,我就想到了狄懷英,兩人同為明經及第,都是才華橫溢之輩,李昭德如今已是御史中丞,前途無量,只要不犯大錯,幾乎注定入閣為相,其實就是預備來接替叔公位置的。” “而狄懷英在地方蹉跎,若無我看中,如今恐怕還在并州任法曹,當然我相信他會有厚積薄發,大器晚成之刻,但到那個時候年歲已高,終究不比正當壯年之時了。” “這兩人年紀合適,可為當代高門與寒門中的頭面人物,叔公以為接下來,他們誰的成就會更高?” 李義琰思索片刻,不禁嘆了口氣:“不得不承認,從目前江南之地傳回的情況來看,當是狄懷英更有作為,而昭德的脾氣若不改改,即便有宰相的才能,也無宰相的胸襟……” 李彥道:“高門才子與寒門才子,并非都如李中丞和狄懷英這般,我所求的也非是全讓寒門士子出頭,只希望能求同存異。” 李義琰苦笑:“老夫也希望求同存異,但這談何容易啊?” 李彥早有計劃:“叔公可知,陛下有意滅新羅,已下旨讓內衛對新羅做出行動了?” 他將之前對李弘的分析,言簡意賅地講述了一遍,李義琰聽著這內衛先行,大軍再動的策略,不禁為之動容:“這是把新羅當成突厥來對待啊,確保萬無一失?” 李彥微微搖頭:“滅國之戰是難以做到萬無一失的,哪怕我大唐遠強于新羅,也不可能舉國之力去征伐那等小地。” “既然是部分兵力,那就不存在絕對優勢,連太宗都因為種種差錯,未能滅掉高麗,我又豈敢作保?” “此次滅新羅,只是盡最大努力,讓文武王金法敏來洛陽跳舞罷了。” 李義琰:“……” 你還說不是滅突厥? 不過這位宰相已經明白了意思,苦笑道:“原來你等在這里,如果他們早知道有此建功立業的機會,那些不成器的家伙又豈會在這時反對你?” 李彥笑道:“內部矛盾對外轉移,這是古往今來屢試不爽的手段,我才疏學淺,也只能想到這種法子了。” 對外發動戰爭轉移國內矛盾,本來就是高宗一朝的治國方針,到了歷史上的武周時期,軍事拉胯,卻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如此,而是武則天在嘗試著對外戰爭,慘遭失敗后,才改變戰略全力穩固國內政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