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為此她不惜將高宗一朝立下汗馬功勞的黑齒常之、王方翼等邊將殺死,然后提拔了王孝杰、郭元振、唐休璟等新一批將領,才將邊境的戰局勉強穩定下來,除了對陣吐蕃欽陵基本沒贏過外,其他倒是能做到有勝有敗。 大唐的底子終究擺在那里,武則天又知道底線在哪里,還不至于有亡國之危,當然對外發動滅國戰爭是休想了,現在大唐的情況比起武周時期好了太多,新羅又在遼東半島極不安分,滅國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李義琰看著這位曾經的副使,如今一舉推動滅國之戰,無論是軍中還是內衛,都有強大影響,又有圣人的信任與旨意,由衷地道:“元芳,老夫現在明白,為什么先帝遺詔里,將軍國大事的參議權交托給你和……太后了。” 李彥正色道:“先帝信任,我自然是不能辜負的,此次也是全力以赴,請叔父轉告各家,昨夜至英國公府宴飲的關中子弟,丘機宜那邊還有未完的案子等著他們配合,與新羅諜細的關系一日不說清楚,此次新羅之戰恐怕難以上陣了。” 這一句話就否掉了包括李昭德在內,那些反對他的關中子弟此番建功立業的機會。 就在李義琰臉色微變之際,李彥又道:“不過昨日未至英國公府的各族子弟,內衛會酌情安排,不會牽連無辜……” 這一句話又能引發各族內部的爭奪,李義琰暗嘆一口氣:“元芳之意,老夫會轉告各族。” 李彥拱手:“還要多多麻煩叔公,想必英國公府也早早就來人了吧,多謝叔公愛護!” 李義琰曾是李績下屬,李績當并州都督時,部下都害怕他的威勢,只有李義琰敢與他爭辯是非曲直,李績對他很是尊重,舉薦提拔。 雙方有這層關系,早在李敬業被帶入內衛的時候,英國公府上就第一時間走了他的關系,李義琰卻沒有來內衛,讓他為難。 李彥此時也是投桃報李,李義琰想了想道:“老夫終究是避不過老上司家的面子,李敬業已經準備請辭外放刺史,李敬猷年淺志大,又短于磨練,終究見笑于人,你就不必跟他們一般見識了。” 李彥失笑:“等同于他們還是個孩子,李敬猷不適合上戰場,英國公若是身體恢復了,倒是可以去遼東一行。” 李義琰有了交代,撫須道:“好!好!” 兩人又開始細節討論,直到李義琰的眉宇間不自覺地露出疲憊之色,李彥起身行禮:“叔公,我今天就告辭了,改日再來看望你。” 李義琰將他送出,回到席位上,緩緩坐下,久久不發一言。 半響后,他的長子從后堂轉出,關切地道:“阿耶,你怎么了?” 李義琰這才回過神來,苦笑道:“年紀大了,一時間出了神,真沒想到元芳年紀輕輕,竟有這般格局氣度,恍惚間讓我想起了一個人……” 長子奇道:“是誰啊?” 李義琰微微搖頭,并沒有回答兒子的問題,有些感慨,又不失欣慰地道:“元芳與其對待世家的態度大相徑庭,卻都可以掌控大局,無論如何,關隴終于又要出一位真正的領袖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