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遷都之事乃百年未見的大變局,更加堅定了他剛剛亂世大爭之兆的想法,如今的白沙塢看似在河北混得風生水起,招募各方好漢,但究其根本還是依靠鄉兵團在前面承擔遼軍的攻勢,所以這位的戰略變化至關重要。 李彥來到地圖前,目光落在雄州下方:“鄉兵團接下來的目標,是收服霸州和莫州。” 雷橫和朱仝尚未反應,吳用的瞳孔已經漲大,公孫昭的眉頭立刻揚起:“莫州?” 他剛剛到來,對于如今的戰局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輕易發表意見,但莫州代表什么?它是宋遼兩國必爭的燕云十六州啊! 是的,這座原本屬于大宋,現在又被遼人占據的要州,和之前被蕭兀納親自率兵攻下的瀛州,都屬于被石敬瑭割讓出去的燕云十六州。 所以北宋與遼國爭奪燕云十六州其實并不準確,真正的講法,應該是爭奪十四州,后晉割出去十六州,在后周時代,柴榮北征,又將莫州和瀛州收復了回來。 柴榮還順帶將兩州北部的瓦橋關和益津關同時收復,并設立了淤口關,從此合稱三關,北宋也一并繼承。 三關互為犄角,互相協防,成為了北宋邊境的關卡要塞,這就是對付遼人的第一道防線,傳統戲曲中常有“鎮守三關”的戲詞,指的就是這片區域。 而正常路線下,遼人突破了三關后,就會進入瀛州和莫州,這里被稱為“關南之地”,在瀛州又設高陽關,是第二重防線。 再往下就是后來升為陪都北京的第三重防線,也是阻擋在汴京城前的最后一道關卡,大名府了。 看起來層層布防,可惜這些防線其實都沒有太好的山川屏障,完全可以繞過去,當年蕭太后和遼圣宗先是繞過了三關,然后攻打瀛州失敗,大名府也沒打下來,依舊一路打到了澶淵之下,距離汴京只有一步之遙。 前面所言歷史上的金人騎兵,也是一路南來,直接殺到汴京城下…… 所以真正的天然屏障,是包括瀛州和莫州在內,完整的燕云十六州,如果那片地域在手,北方異族的鐵騎再精銳,也不可能長驅直入,直插中原腹地。 結果北宋只有其中兩個州,拿了一個邊邊角,勉強構建了幾重防線,依舊是開門揖盜,敵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當然,有了邊邊角,也總比沒有強,瀛州和莫州對于大宋來說,已經是北部邊塞最重要的兩座城池,對遼國而言,則像是一把始終立在自己屁股底下的利刃。 因為從這兩州往上,攻打剩下來的燕云十六州,也特別方便。 有鑒于此,在聽說李彥要取霸州和莫州,吳用自然感到心驚肉跳。 鄉兵團如今收回的雄州,正是三關中的瓦橋關,益津關則是霸州,如果單單拿下霸州,重新立起三關防線,這點無可厚非,可連莫州都想要,這位準備干什么? 公孫昭就問的直接了:“兄長如果取回三關和莫州,南下可復得瀛州,北上的話,也可以進攻遼境的燕薊之地?” 李彥回答得同樣干脆:“是有這個想法,你正是薊州人,此來也是運數使然!” 公孫昭微微凝眉,吳用雖然對于這位的戰略目光已是相當佩服,但還是覺得此舉太過瘋狂了:“林公子,如今我們河北之地自顧不暇,如何有反攻遼國燕云十四州的可能?” 李彥微笑:“吳軍師覺得,倘若鄉兵團重奪三關和莫州,遼軍主力會調轉方向來進攻我們么?” 吳用略加思忖后,就答道:“依照如今遼帝的所作所為,倘若官家真的要遷都南逃,他肯定不會理會我等!” 李彥頷首:“一邊是富甲天下,百萬人口,無比繁華的開封汴京,另一邊是邊境小城雄州、霸州、莫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