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公孫昭道:“兄長,萬一沖突將起,我們是否要做好準備?” 吳用看向李彥,李彥微微點頭道:“防范之心不可無,其他倒也罷了,梁山水路眾多,需要熟悉當地之輩,不知吳軍師可有舉薦?” 吳用早就知道這位帶上自己,是為了當地人脈,毫不遲疑地答道:“梁山泊邊有一石碣村,住著阮氏五兄弟,所謂得道多助,此番若能以梁山為首,舉綠林義軍為號,遏制遼人在山東肆虐,小生去拜訪一二,相信他們肯定愿意相助?!? 李彥道:“那就拜托吳軍師了?!? 吳用拱手道:“小生這便去!” 眼見吳用離隊,去尋阮氏兄弟,公孫昭想到那梁山上還有一位精通左道之術的頭領,也道:“兄長,我先以神行術上山助師兄一臂之力如何?” 李彥對于丁潤其實挺放心,雖然上山時間還短,若說完全掌控梁山估計沒那么快,但這位丁判官應該不會吃虧,當然有了黑化后越來越強的公孫昭相助更是好事,頷首道:“去吧!” 目送公孫昭施展神行法離去,他倒也有些羨慕,雖然說胯下的獅子驄在全力奔馳的速度上,足以日行千里,其實不遜于任何神行法,但在靈活程度上還是要遜色不少。 不過公孫昭的神行法是洞云子傳授的攬風神行,更加偏向于戰斗,長途奔行其實挺吃虧,所以之前從汴京奔到雄州城時,頗有幾分灰頭土臉,遠沒有原著里戴宗的神行甲馬那般瀟灑,也是術業有專攻了。 當然世事沒法圓滿,他目前的精力主要還是落在研究觀氣之法上,避免再出現使用【密探諦聽】時,柴進那種運道最高推測錯誤的情況。 有了行動力極強的吳用和公孫昭先行,李彥帶著盧俊義,也不急著直達梁山,先探一探遼軍的情況。 盧俊義很快發現書院里的知識得到了實踐:“真如哥哥所言,通過糞便的查探,就能發現他們去了何處……” 李彥道:“攻入河北的遼軍‘人人自便’,軍紀最差,這肆虐山東的遼軍倒是懂得堆積排便,說明將領指揮不俗,但依舊不知挖掘廁所,卻是契丹的習俗了,習慣于馳騁草原的,確實不可能養成中原的習慣?!? 盧俊義強忍臭氣,大致判斷了數目,再辨明方向:“遼兵數目恐怕上萬,往西南而去,那里是……獨龍岡?不正是剛剛吳軍師所言的三家莊戶么?” 李彥道:“估計是去奪糧的,相比起搜刮民間村落,遼人肯定清楚還是這等大的堡寨儲糧更多,我們追上去?!? 盧俊義一拍胯下千里馬,兩人藝高人膽大,坐騎也完全不懼遼人圍堵,直接快馬飛馳,朝著獨龍岡而去。 到了山崗之前,已經遙遙見得烽煙升起,卻是有三個方向遙相呼應,正是祝家莊、李家莊和扈家莊。 祝家莊勢力最為龐大,莊前莊后有七百人家,都是佃戶,常備樸刀,本身也養著兩千門客,輕易能拉起數千兵馬,雄踞一方,堡寨前方的獨龍岡地形更是路徑曲折,灣環相似,樹木叢密,難認路頭。 李彥帶著盧俊義選了個地勢高的山頭,遠遠眺望,就見確有上萬遼軍聚于山岡之前,卻沒有貿然進入,而是派出小股斥候隊伍,深入探查,同時左右喊殺四起,烽火煙氣扶搖直上。 盧俊義馬上明白了遼人的戰術:“遼人看來是忌憚祝家莊外那片迷宮似的密林,探明路徑的同時,也在派人攻打李家莊和扈家莊,祝家莊若是出來援救,自然失了地利,若是不出來援手,沒了守望相助的盟友不說,士氣也要大大受挫!” 李彥微微瞇了瞇眼睛:“上萬精兵,對付三家村坊,還能如此不急不躁,統帥遼兵的將領不可小覷,不能讓他們得手?!? 可惜他的目力再強,受到層層阻隔,也看不見遼軍中陣的主帥,又轉到三家豪強的處境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