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管家親自過去詢問,不多時折返回來,面色有些古怪地道:“稟告阿郎,這群人都是出城迎皇城司高提舉的,為首的就是高家人……” 韓忠彥怔住,沉默片刻后,開口道:“我們跟上去看看!” 他在管家的攙扶下上了馬車,調(diào)轉(zhuǎn)方向,重新出城。 跟了一段路,人群停在了官道邊,開始默默的等待。 所有人都極有耐心,不僅沒有提前離開的,還有聞訊從四面八方不斷趕來的,使得規(guī)模不斷增大,馬車為了避免被包圍在其中,還得一退再退。 再退就完全看不清了,韓忠彥主動走了下來,然后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人在乎他這位曾經(jīng)的宰相,都翹首以盼地看向遠方。 “來了!!高青天來了!!”“別擠!別擠!”“快快退開,讓高老太公過去!” 終于,前方的人發(fā)出歡呼,如同波浪一般迅速傳向后方,所有自發(fā)前來的百姓先是往前涌,然后有人一聲高喊,人群又十分自覺地分了開來。 目睹這一幕,韓忠彥已經(jīng)有些屏息,再看向高俅所在,更是瞪大眼睛。 因為那里也有上千人一路而來,有江湖氣十足的豪俠,有忿忿不平的書生秀才,也有淳樸的老百姓。 雙方的人潮匯聚,圍在中間的,一邊是戴著刑具木枷的高俅,另一邊就是高父。 高俅看著這位曾經(jīng)把自己扭送進衙門的老父親,拜倒下去:“父親!我回來了,孩兒不孝!” 高父看著這位曾經(jīng)不學(xué)無術(shù)只知惹是生非的兒子,眼神里滿是驕傲,再看著他戴的刑具,激動悲傷之余,淚水狂涌而出:“兒啊!你若是不孝,天下又有幾人能稱孝順?有這般為國為民的兒子,老夫死都無憾了!” 高俅身軀劇顫,淚水涌出,叩首下去:“父親萬萬不可說這等話,請父親放心,陛下定會赦免孩兒,孩兒回家后當(dāng)好好孝敬你!” 此言一出,周圍一片附和:“不錯!不錯!”“高青天這般大功,不褒獎封賞,反倒獲罪入京,那就沒有天理了!”“都是奸臣進讒言,官家此次不會再被奸臣蒙蔽!”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遠遠看著這一幕的韓忠彥無比鄭重:“無論高俅以前如何,此時都是我大宋的英雄,萬萬沒有檻送京師的道理,陛下絕不能冤枉忠良,否則北方的民心盡失,必將大亂!” …… “高俅定何罪,諸位卿家都想好了么?” 金陵皇宮,趙佶端坐在龍椅上,看著沉默的群臣,再度發(fā)出詢問。 群臣也再次沉默以對。 從官家特意詢問,言下之意就很明顯了,不能以抗旨定高俅的罪名,以免讓朝廷顏面不存,而是要尋找另一個罪名! 但偏偏是這樣,就沒有人敢開口了。 之前宋遼寶祐之盟時,他們其實都清楚,遼軍走雁門關(guān)后,肯定會反悔攻燕云,但那個時候主和派也不慌,因為如果遼軍真的反悔了,燕云丟失,史書上留下罵名的無疑是不講信用的北虜,和糊涂議和的趙佶,怪也怪不到他們頭上。 再看現(xiàn)在這個時候,既然不能用抗旨不遵來定罪,那對一個光復(fù)燕云的臣子,無中生有,羅織罪名,這個必定載入史冊的千古罵名,是誰都不愿意承擔(dān)的。 趙佶眼中閃過怒色,死死盯住新任的宰相何執(zhí)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