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何執中終于寬慰了:“好!好啊!呼延氏、關姓、楊家將,都是我大宋忠臣,速速喚他們過來,擒殺賊人,重重有賞!” 左右領命去了,王黼想到關在大理寺獄,還未喪命的高求,心頭大為擔憂,趕忙道:“何相公,這群賊人出現得如此巧合,又有那大逆‘左命’領頭,要堤防調虎離山之策,還是得派重兵守住大理寺為好!” 何執中早就考慮到了這點,但他所想的卻和王黼不同,反倒希望高求被“左命”救出,之前莫須有的罵名就不用牽扯到自己:“王御史所言不無道理,然賊人肆意妄為,膽大包天,此時必須以陛下的安危為重,若有兵員也要先調來此處,切不可舍本取末,因小失大!” 王黼面色微變:“那是否將高賊就地正法,以絕了賊人的念想呢?” 何執中眼神凌厲起來,低喝道:“王御史慎言,現在將高求害了,以致于賊人大發狂態,驚了官家,你萬死莫辭其罪!” 王黼卻不退縮,作為親口提出莫須有的臣子,如果高求活下來,他就完了,換個角度道:“相公之慮極是,但我們也好弄清楚賊人所求,不妨派出官員詢問,若是賊人要釋放高求,正可獲得罪證,再以高求為質,先迫其退出宮城,速速平息風波為上!” 何執中看了看后方越來越洶涌的百姓,考慮到萬一那三位勐將來了后也不能盡快拿下,只能低聲道:“你去辦吧!” 王黼暗道老狐貍,退回御史臺一方,很快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御史,以大義無畏的姿態朝著淪陷的宮城走去:“御史陳禾在此,可有賊人敢與我對峙?” 城上安靜片刻,沒有射箭,放下了一個吊籃,將其拉了上去。 一刻鐘不到的時間內,御史又被放了下來,手中還拿著兩物,來到何執中面前:“何相公,這是大逆‘左命’ 提出的條件,此人有言,若不答應盟約的要求,無論將誰請來,也奪不回宮城……” “盟約?” 何執中詫異不已,接了過來。 展開一看,發現第一份居然是“宋遼寶右之盟”。 對于這份如今淪為笑柄的議和盟約,他臉頰肌肉抽搐了一下,立刻合起,再看向第二份。 這一份顯然是模彷寶右之盟的格式,只是契約的一方從遼國變成了以“左命”為首的眾多義士,識字的個個署名,不識字的按下手印。 “一群低賤小民,妄談盟約,簡直不知所謂……” 何執中初看時頗有些不屑,但細細一想,又有些心驚肉跳, 然后仔細看內容。 相比起宋遼的六大條約,這里只有三條,清晰明了: 第一,釋放皇城司提舉高求,論功行賞,給予光復燕云的正確待遇; 第二,誅殺宰相何執中、御史王黼、內侍省都知梁師成等二十七位在問罪高求上顛倒黑白、迎奉上意的奸臣,以正清濁; 第三,官家趙佶下罪己詔,自承包括弒母在內的諸多罪行,昭告天下; 何執中看了一半,手就劇烈顫抖起來,到了最后更是五官扭曲,又驚又懼:“好個‘左命’!好個大逆!這根本不是盟約……而是要亡我大宋啊!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