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了個淫賊,居然將聚義令都給舍了,偏執的江湖義氣!” 梁山聚義堂中,丁潤把玩著令牌,聽到魯達回來后的稟告,澹澹地道:“不過這王英倒是挺難殺,居然能躲過三次追捕……也罷,就讓他再活一段時日,包括那‘山夜叉’孫元一家,他們都不是偶然路過山東,而是別有目的,到時候一網打盡!” 坐于下手的樊瑞冷哼道:“孫元以為自己藏得很深,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他投靠了洛陽的張仙,如今西夏戰事平復,西軍要回歸,張仙憑著幾手左道之術,可以打敗毫無士氣的廂軍,卻絕對不是北軍的對手,這人倒也聰明,見勢不妙,就想要避開河南那片京畿之地,將手伸到我們山東來!” 石秀殺意畢露:“別的地方我們鞭長莫及,敢來山東鬧事,讓這位重童道人死無葬身之地!” 劉唐道:“我們也可先下手為強,設局誘其深入,再一舉滅之!” 丁潤環視左右,一個個頭領依次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此時的聚義堂上,已經有三十多個座次,一部分是隨著他北上燕云,跟遼軍正面交鋒過的頭領,另一部分是南下金陵,在皇宮與禁軍對抗過的頭領。 這群人或許還沒輪上去歲安書院的進修,但能力已經凸顯出來。 不過目前這些座位,有一大半的位置是空著的,他們早就不局限于八百里水泊梁山了,頭領各有任務。 如李俊和阮氏兄弟去了滄州的造船廠,如燕順、鄒淵、鄒潤等人分布在山東各地,作為鄉勇武館的教頭,培養鄉軍的預備役人員,也有如朱貴、朱富、杜遷等人,與部分官吏往來,散發聚義令。 這樣的心血澆灌下去,山東之地才有如今的和平之勢,就更不容許那種受天下唾棄的賊子破壞。 丁潤等到眾人發言完畢,更是加以總結:“欲亂山東者,朝廷容得,我們梁山也不容得!” 聽了這般擲地有聲的話語,眾頭領精神振奮,齊聲道:“大哥英明,正該如此!” 不能光喊口號,丁潤開始講述下一步的具體行動:“總教頭說過,想維持一片地區的穩定,要內外兼顧。” “張仙就是外敵影響,這等賊子野心勃勃,想要稱王稱霸,割據一方,派出如孫元這類的前哨入我山東,圖謀不軌,威脅性不容忽視。” “但真正核心的問題,還是內部的官吏欺壓,大戶盤剝,魚肉百姓,無惡不作!” “百姓活不下去,才會受張仙那類野心者的扇動,造反作亂,成為亂民,如果只是打死張仙,不解決地方欺壓的問題,那我們與欺上瞞下、粉飾太平的官府,又有什么不同?” 大多數頭領都摩拳擦掌:“正該殺貪官,誅豪強!” 但也有部分頭領表示擔憂,比如朱貴的師父李云,原來在縣衙內任都頭,想到聚義令的普及,就開口道:“地方豪強正是我們的打擊對象,可如果直接對官吏下手,是不是會破壞如今的大好局勢?” 丁潤大手一擺:“不必擔心,聚義令是朱參贊出的主意,我們加以實施,而總教頭也明確提到過,我們梁山和地方官府,已經是不平等的關系。” “要學會從全局上看待問題,如今朝廷的重點根本顧不上山東,就算有兵力回援,也要先穩定住京師所在的江南,那襄陽的郭康也是兵鋒極盛,都開始對金陵之地蠢蠢欲動了,解決掉此人,還要將原本的京畿之地河南亂賊平復,到時候張仙就是首當其沖,哪里顧得上山東和河北?” “河北不亂,在于有為國為民的蔡知府,山東不亂,正是有我們梁山懲奸除惡,主持公道,地方州縣的衙門需要小心翼翼地巴結著,并非我們梁山仰仗官府!” “總教頭又說過,和平永遠不是妥協換來的,千萬不要被如今的風光迷惑住,官府懼怕我們,我們就更要擴大優勢,真正讓山東地區為我們所控!” 眾頭領早已經習慣了大哥三句話不離總教頭,何況這些指導意見確實一針見血:“是!” 丁潤嘴角揚起:“當然,暫時還要給朝廷一個面子,大戶豪強直接公開審判,那些貪官污吏誅殺時,避著些官府,別讓他們徹底下不了臺。” “相信經此之后,聚義令的價值就會更高了,以后發放時候的篩選也要更加嚴格,盡可能給那些為人持正,治理一方,好名聲的官吏,并言明不可隨意借出。” “如鄆城縣主簿時文彬借給了宋江,那就是主動放棄自己的資格,日后不得庇護,當怪不得我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