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王氏擔憂的注視下,李格非走下馬車,腳步飛快地往聲浪傳來的地方而去,可見身體還是硬朗的。 但等了足足半個時辰,李格非再度回來時,已是面色鐵青,步履蹣跚,那模樣險些暈倒,嚇得王氏趕忙扶住:“夫郎,你怎么了?不要嚇妾身??!” 李格非嘴唇哆嗦:“強占土地、縱火焚屋、貪墨災糧、哄抬米價、擄人勒索、逼良為娼……那梁山豎起的告示,居然一面都裝不下,條條罪責,觸目驚心!正如公審之人所言,不僅法理不容,天理更不容之!” 王氏臉色也難看起來:“做這些事情的人,真是夫郎的親族么?” 李格非慘然道:“臺上被審之人,老夫一個都不認識,但他們敢如此肆意妄為,無疑是用了老夫的聲名!只是一個并無實權的禮部員外郎,他們就敢在鄉里橫行霸道,魚肉百姓到這個地步,真該被統統打死……報應!咳咳!報應啊!咳咳咳! ” 說到最后,李格非已是咳得險些喘不過氣來,王氏趕忙替他撫背順氣:“夫郎莫要氣憤,莫要氣憤!” 等到李格非好不容易緩過來,夫婦倆人面面相覷,氣氛陷入了尷尬。 多年不歸鄉,一歸鄉族親就被公審了,瞧著那群情激憤的勢頭,如果繼續留下,他們也會有危險,這等事情實在是始料未及…… 思來想去,王氏只能道:“夫郎,兩個孩子如今還在大名府,受林家照顧,現在章丘出了這事,我們還是暫且回去吧!” 李格非臉色微沉,緩緩搖頭:“大名府不能回去,蔡待制多次對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更是有扇動百姓之嫌,河北恐怕也將成為是非之地!” “如今這世道,何處又是真正的太平呢?” 王氏嘆了口氣,喃喃低語之間,眼睛倒是一亮:“那我們去燕云吧,那里才是真的太平!” 李格非微怔:“燕云之地,宋遼兵戈爭鋒之處,如今反倒成為天下罕有的太平之地了么?” 王氏道:“夫郎莫非不信?” 李格非道:“不,老夫十分相信!” “鄉軍入燕云時,曾有言不納糧,外界都以為虛言,然如今一年將至,鄉軍真的一粒米糧都未從燕云征收,反倒有燕云百姓到官府門前主動獻糧,官員也不收下,已是人人稱頌?!? “故而上月聽到北虜欲南下進攻,燕云家家戶戶爭相入伍,以入鄉軍為榮,更要抗擊遼軍,再不讓契丹回歸,老夫當時聽到這個消息后,卻想到一句話,‘民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這梁山泊背后,與鄉軍也脫不開干系,他們在山東審判地方為惡的豪強惡霸, 保一方平安,固然是好意,但所作所為,已經完全凌駕于朝廷之上,那位林二郎到底想要做什么?思之令人心季?。 ? 說到最后,李格非的聲音已經壓得極低極低,王氏聽了則大為動容:“夫郎之意是?” 她是宰相的孫女,亦是飽讀詩書之輩,當然知道“民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是什么意思,那林家二郎光復燕云之地不過一年,在民間的威望居然就到了“沛公”的地步?再結合這四方亂象…… 李格非仰天長嘆:“固然昏君無道,朝廷無能,老夫不再為官,但久食宋祿,有所為有所不為,那林家我們敬而遠之就好,大名府不要回了,找個地方安頓下來,趕緊將清照和迒兒接過來……” 王氏小心翼翼地看著他,欲言又止,最后還是道:“可臨行之前,李氏向妾身提親,妾身也十分中意林二郎,正準備安頓下來,向夫郎稟報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