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阿郎,鄉軍入城了,為首的正是少郎……知州直接降了……” “下去吧!” 滄州柴家莊,莊主柴雍揮了揮手,讓報信的仆從退下,緩緩走出正堂,感嘆道:“” 此時的柴家莊已經冷清了許多,之前收攏的門客,要么入了鄉軍,要么遣散出去。 不僅是柴進任了要職,注重影響,就說以前不分好壞,統統收留,只顧著什么江湖義氣,柴雍就不同意,正好趁機清理。 當然,也不是事事如意,比如他很快發現,鄉軍壯大的勢頭有些過于夸張,將燕云治理得鐵板一塊,又儼然是割據一方。 而由于柴進從一開始,就參與到鄉兵團的建設之中,真的發生了那種事,想要撇清關系都不可能,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忐忑后,柴雍立刻與盧員外親密往來,再不斷資助鄉軍,為歲安商會提供商路人脈…… 作為一個常年久居邊境的前朝皇族世家,既然沒得選擇,那就一條道走到黑! 所以當鄉軍真的南下,擺明著是徹底造反的時候,出于從小培養出來的忠君思想,柴雍想到自己成為反賊的一員,有些不能接受,但心中又有種松了口氣的感覺。 尤其是當聽到滄州知州直接投降的消息。 這完全不意外。 不僅是滄州,接下來鄉軍南下的勢頭,或許不能用勢如破竹來形容,因為他們甚至不需要破,只是尋常的回家罷了。 這些將士本來就來自于河北、山東的各州縣,之前駐扎在燕云的時候,就允許回家省親,如今輕車熟路,直奔州治和各縣衙而去! 所以柴進帶兵回滄州,那是入侵么?百姓夾道歡迎啊! “燕云的大治,讓各地的百姓早就盼鄉軍久矣,誰都想過上太平安穩的日子啊……” “林義勇大勢已成,我柴氏的那一物,也該做個了結了!” 柴雍感嘆之后,朝著后院走去。 在一位位忠心耿耿的仆從把守中,柴雍走進祖宗祠堂,將一個小心保存的金色錦盒取了出來。 這個金色的錦盒叫做“金匱”,里面保存著的,是一份用丹砂書寫的鐵質書卷,正是柴家家傳之寶,丹書鐵券。 此物最初是漢太祖劉邦,為了鞏固統治,籠絡功臣所用,“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于宗廟”,其中的“符”是通常所說的契約,也就是皇帝與功臣之間信守的憑證。 以鐵為契,以丹書之,將皇帝的信誓用丹砂寫在鐵券上,裝進金匱,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廟內,以示鄭重,保證安全,這就是丹書鐵券的最初由來。 但注意,這個時候是記錄誓言,并沒有特定的免罪和免死特權,更多的是一種加官晉爵的憑證,普通人承諾,就是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變,皇帝許諾,就寫下來裝在盒子里,弄個隆重的儀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