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李元芳開始 第八百四十七章 宋江:山東老家沒了?我不能啃老了? 第八百四十七章宋江:山東老家沒了?我不能啃老了? 第八百四十七章宋江:山東老家沒了?我不能啃老了? “聚義令!都怪宋江那廝,失了我的聚義令啊!” 鄆城縣衙內,已經升為縣令的時文彬左右走動,唉聲嘆息。 左右親信面面相覷,想要安慰一二,卻又不知道該怎么開口。 梁山泊發放的聚義令,如今在山東已經是炙手可熱的憑證,因為那代表著“為官清正,做事廉明”的評價,如果是知州或者知縣得了,更會被稱為一方父母官。 雖然由梁山泊評判地方父母官,怎么都讓人覺得怪怪的,可一旦民間形成了這般輿論,是否合適就不重要了。 尤其是如今鄉軍南下的關頭。 正如河北分為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山東也分為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鄆城縣和應天府都位于西路,而自從鄉軍從滄州南下,東路已經淪陷……不,是已經選擇了棄暗投明! 原本于治所濟南府附近生亂的孫列,與梁山泊交鋒時就是屢戰屢敗,連連逃竄,此番鄉軍出擊,直接追擊百里,將這股亂軍徹底消滅在沂州。 所以評價京東東路是棄暗投明,倒也沒有錯,畢竟朝廷已經很久顧不上京東了,倒是賦稅收得特別起勁,沒有半分忘懷。 可他們恨不得對北方橫征暴斂,甚至殺雞取卵,但今年的稅銀車輛,則全部被梁山泊截下,送入鄉軍,接下來再統籌分配,重新回到百姓手中。 這個舉動令山東上下震驚,如果說之前還是半遮半掩,有不臣之心,現在就是公然造反! 和河北一樣,也有決定以死殉國,為趙宋江山盡最后一份忠義的官員,但大部分州縣衙門的官吏,都拼命打聽聚義令的下落。 此物代表著梁山泊,而眾所周知梁山泊其實就是鄉軍的編外部門,打燕云都是一起去的,將來肯定合并。 有了這個中間媒介,對于不太愿意直接投靠鄉軍的官員,也是一層遮掩。 時文彬就是這類人,現在卻痛失機會,自然后悔不迭。 其他人也覺得他十分倒霉,倒是新任的主簿開口道:“依屬下之見,縣令不必煩惱,這鄉軍如今四處傳揚十二字的施政大略:‘重民本,崇正義,斗惡霸,治豪強’,如今鄆城縣太平,全賴縣令之功,正是‘重民本,崇正義’,他們當稱頌縣令的政績才是!” 時文彬輕輕撫須,有些矜持地道:“如若這般,自是本官之愿!” 相比起被梁山泊刺殺于家中,后來搜出大量財物的前任知縣,他的治理確實較為得力,也是引以為傲之處。 但他對前半句感興趣,有人卻對后半句感興趣。 比如鄧都頭,想到那宋江將自己的族弟和得力獄卒李逵都拐走了,就是氣不打一處來,再加上清楚這位知縣對于宋江同樣痛恨,趕忙提議道:“縣令也可關注一下本縣的惡霸豪強,比如城外的宋家莊……” 時文彬不是本地人,聞言揚眉道:“宋家做過什么惡舉嗎?” 鄧都頭冷笑道:“這宋家僅僅兩代吏胥,就積攢了偌大的家業,那宋江剛剛當差,更是在衙門內到處使錢,籍此來收買人心,若說銀兩來路干干凈凈……我是不信的!” 時文彬皺了皺眉,沉吟了下道:“將此事報給鄉軍,你們不要插手,更不要自作聰明,栽贓陷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