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遼國巔峰時期,總?cè)丝谝仓徊贿^一千兩百萬…… 當然,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殊性,往往全民皆兵,遼國千萬級人口,都能拉出百萬級軍隊,還算不上窮兵黷武,畢竟他們不打仗掠奪,基本就是活不下去的。 反觀中原王朝這邊,宋朝暴兵百萬,就險些把自己弄垮了,現(xiàn)在李彥麾下一千四百萬人口,卻準備只養(yǎng)十萬鄉(xiāng)軍,只求精兵強將,與民生息。 所以李彥讓蔣敬取出這份戶籍總本,目的干脆明了: 希望你們從實力和地位出發(fā),好好看一看在跟誰談判! 蕭兀納放下總本,氣勢不自覺地弱了下去,努力保持的笑容,都多了幾分謙和:“其實寶祐之盟確實有頗多不實之處,但我大遼與貴方定盟,卻要有所名號……” 堂內(nèi)眾人的呼吸都輕輕一屏,因為這或許就是將來的國號了。 李彥早有考慮:“此番與遼國定盟的,是‘燕’!” 他在燕云起事,都城燕京,往前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燕國,建都在“薊”,不過到了如今,薊州往東偏移,是為同樣重要的薊州,燕州則成為燕京,對應到后世,都是北京的位置。 反正無論怎樣,以“燕”為名都是最合適的,現(xiàn)在也可以看成是與燕云簽訂的盟約,省得打擾自己后續(xù)的節(jié)奏。 “唉!” 蕭兀納的算計落空,心中暗暗嘆息,卻也知道,對方稱王建制,乃至立國,都已經(jīng)避免不了,頓時以最鄭重的態(tài)度開始談判。 說是談判,就是互相扯皮。 任何盟約都是如此,不可能三言兩語間定下,都是在不斷的討價還價之間確定對方的底線,實現(xiàn)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不過無論是歷史上宋遼澶淵之盟,雙方白天打仗晚上談判,亦或是之前的宋遼寶祐之盟,雙方眉來眼去,各取所需,這次李彥都要硬氣太多,直接定下兩點: “廢除兄弟之稱,我不喜這一套,相信遼帝也不會接受當我的外甥。” “歲幣我不多要,每年十萬兩就可以了,但我要馬匹良駒,一次性交付,不會年年索取。” 七日之后,雙方使者在邊境武州城中,簽訂盟約。 第一,宋遼寶祐之盟廢除,中原王朝不再與遼國互稱兄弟,僅為同盟,燕遼兩方罷戰(zhàn)言和,不起兵戈之事,盟友遇難,將起兵支援; 第二,燕云邊界線重訂,雙方沿邊城池,不得干擾創(chuàng)筑城隍; 第三,遼國向燕進獻良駒五千匹,羊一萬頭,每年進獻銀十萬兩作為歲幣; 第四,兩國于邊境設(shè)置榷場,開展互市貿(mào)易; 第五,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此次盟約,史稱燕遼武州之盟。 當這個消息傳入河南,大宋的京畿之地,沸騰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