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德殿內。 群臣安坐,喜氣洋洋。 別看燕的局勢這般大好,一步先步步先,不僅將各路反賊消滅,連宋廷的精銳都剿滅得七七八八,但半年前燕王南下時,真的引發了相當規模的恐慌。 開國君王沒有子嗣,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那國家不僅是動蕩,分崩離析都是完全可能。 現在終于安心,只待登基稱帝! 群臣認為,燕王早就可以登基,昭告天下,徹底改朝換代,只是之前的奏本都被壓下,如今各部運轉正常,也不知這位的打算,才暫時擱置。 李彥坐下后,并不是討論登基事宜,而是將御案上的兩份奏章拿起:“這是今早送來的兩份戰報,都督府已經得知,中書省與六部傳閱一下?!? 都督府一方,盧俊義和花榮的臉色沉了沉,有些難看。 中書省一方,蔡京、朱武和吳用目光一斜,就知道怕是有不好的消息,卻又暗暗奇怪。 難不成現在的局面,燕軍還能受挫? 第一份是南方戰報,眾人一看,眉頭揚起。 好消息??! 史文恭的安肅軍,正式入主揚州,自此江淮防線里的淮河一線,全部控制在燕軍手中。 燕王南下,最具決定性的一戰,就是讓西軍精銳在汴梁城下,死的死,降的降。 至此引發連鎖反應,宋廷招安的賊軍大多復叛,引發營嘯,數萬大軍分崩離析。 不過這也有個壞處,四處都是逃兵,極大地擾亂了兩浙路。 兩浙路就是歷史上方臘造反的地區,是北宋人口最為稠密的區域,單單這一路在北宋末年,就有近千萬級的人口統治,不見得完全準確,但絕對足夠驚人。 這地方如果被賊軍禍亂,那可不是小事,所以近半年來,燕軍的任務其實是一直在圍剿這些小股的叛軍部隊,直到將他們剿滅干凈,反抗的格殺勿論,投降的押上北邊修長城,等到兵災平息,才真正入主揚州。 揚州一下,代表著淮河防線全部被燕軍所控制,守江必守淮,這個關鍵的戰略縱深和容錯機會失去,金陵就剩下最后一道長江天險,基本是守不住的。 南北朝末期,隋朝就讓楊廣經營揚州,作為江都,準備妥當施以雷霆一擊,入金陵滅掉南陳政權,而如今的趙宋還遠遠比不上南陳,因為長江上游的川蜀和長江中游的荊襄都已經歸入,趙宋只有最下游的江南一帶。 這種局勢,更類似于襄陽和鄂州失陷的南宋,一年之內必滅。 所以對于這道軍情,李彥給予的指示是:“江南一地賦稅沉重,自從昏君南遷,更是***,叛亂極多,動蕩不休,這些造反的百姓情有可原,可放寬招撫條件,讓他們盡快回歸鄉里,重新恢復生產。” “趙宋文教極盛,昏君南遷時更是帶走了大量的典籍孤本,存于金陵,這些若是在戰火里損失殆盡,實在可惜?!? “故而此番攻滅趙宋,不要求快,而要求穩,以機密部、特攻部、奇嵐部齊入金陵,禮部也協助此戰,安撫江南士族,盡量做到兵不血刃,如若不行,優先照顧百姓與典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