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格非還在后院看外孫,此番特許吏部侍郎韓嘉彥入內覲見,這位神宗駙馬效忠起新朝來,可是毫無心理負擔,戴著眼鏡,面色紅潤,振奮地道:“老臣領命!” 李彥微微點頭:“戰事結束后,治理南方,是緊隨其后的要務。” “之前江南各地多有“不舉子”的民俗,生下兒子后立刻丟棄或者溺死,就是害怕家中添了人丁,還要多交一份賦稅。” “想要改變這等慘事,不僅要輕徭薄賦,與民休戚,更要將南方各地的惡霸根除,觸犯律法者,嚴懲不貸!” 中書省和六部官員的面色,頓時變得鄭重起來。 他們很清楚,由于南北風俗民(本章未完!) 第九百二十二章 讓高麗身敗名裂!向遼帝問責! 情的不同,之前推行的“重民本,崇正義,斗惡霸,治豪強”,在南方很可能遇到更多的困難和阻力。 尤其是越往南部,天高皇帝遠,地方勢力越強橫,以前的統治者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只要把賦稅交上來,管你們底下怎么折騰。 但燕廷顯然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正好趁著改朝換代,要將這些肆無忌憚、為富不仁的權貴階級好好整治一遍。 這其中的方寸十分難把握,如果逼得急了,會不會引發新的叛亂動蕩,實在難說。 所幸這個時候,李彥又定下了寬松的時間:“此事不易,非十年之功不可為之,此前南方反賊動蕩,造成各地百姓傷亡,不少州縣凋敝,百廢待興,恢復期也要以十年計,最忌急功近利!” 群臣松了口氣。 治大國如烹小鮮的話,誰都知道,誰都會說,但真正這么做的,卻是少之又少。 當年神宗若不是那么急切,王安石變法不至于一上來就得罪那么多人,常常都是御史勸說君王不要急功近利,能遇到一位叮囑臣子不要急功近利的君王,真是幸事…… 李彥確實不急,因為此番改朝換代,由于自己的橫空出世,再加上趙佶的極力配合,速度之快已經遠超心理預期。 再加上燕軍精兵簡政,軍事支出上的負擔,相較于趙宋輕了太多,他有這個資格去好好治理南方,將上下徹底梳理一遍。 當然,這一切還有一個關鍵點,北方戰略要能順利執行。 如今看來,已經遇到了挫折。 “看看第二份軍報吧!” 在李彥喜怒不定的語氣下,眾人看向第二份軍情,輪換了一圈。 別說隱隱有所猜測的蔡京、朱武和吳用目光一凝,就連六部尚書和侍郎都面色齊變:“漣水軍被女真人大敗?怎么會!” 燕軍原有十大陸軍,西軍和方臘的吳軍歸降后,正在從中擇精銳整編,擴建出四軍。 而水師目前還是三軍,臨江軍張橫是指揮使,阮小七為副指揮使;漣水軍阮小二是指揮使,張順為副指揮使;通遠軍李俊是指揮使,阮小五為副指揮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