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林道長入金后,可于念咒、祈禱、符箓、占卜之上多多用心,這些均與薩滿教有共通之處,以此切入,當有奇效,此其二。” “原高麗故土的佛教,若得服從,也可以收為助力,多多向金人傳授佛法,此其三。” “有此三點,林道長此行當可建功了。” 林靈素眼前大亮,欽佩地道:“此言令貧道茅塞頓開,多謝道友指點!” 李彥的這番見解,其實就是結合成吉思汗推崇道教的過程,尤其是蒙古人從單一地信奉薩滿教,到開始信仰各種宗教,其實就是明白了宗教為政治服務,統治上愈發成熟的體現。 他判斷完顏阿骨打應該不喜歡佛教,因為遼國十分崇佛,在那樣的環境下生長,初代女真首領,只有一個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崇佛,其他都對佛法沒什么興趣。 最大可能就是完顏阿骨打對佛教沒啥興趣,也沒有深刻意識到佛教在統治上的作用,對于信仰的認知較為純粹。 如此一來,在傳播力度方面,哪怕道教確實被佛教吊打,但如果一個統治者討厭佛教,那接受道教就是完全正常的事情了。 “便宜這群蠻夷了!” 林靈素心頭大贊,又有種居高臨下之感,覺得自己在金國傳道,實在是賞賜了他們。 之前對于燕王的話語,有些沒有說透,他其實認為“佛教文而博,道教質而精,精非粗人所信,博非精人所能”,精良的道法,不是俗人所能參悟,博文廣知的佛法,真正天賦之人是看不上的。 這種心態未免自大,但也能看出,在佛教恨不得廣大佛法,讓蠻夷也個個信仰的同時,道教眼界較高,對于非中原外的蠻夷根本看不上眼,除非蠻夷統治了中原,那又是另一回事…… 林靈素現在是根本沒有考慮那種狀態,倒是想著若真能在金國內傳道,當地的佛門若是乖順至極,倒也罷了,若有不服,趁機滅了,有了實證,也能向燕王證明能耐,日后再滅中原佛門時,就是有理有據,更得看重。 一想到有這等好事,林靈素恨不得馬上奔赴金國,不過剛剛得了指點,總不能掉頭就走,他先是再度謝過,然后問道:“道友來這女真祖庭,也是針對金國?” 李彥微微頷首,指了指這片天地:“依林道長之見,此方天地有何不同?” 林靈素本來只是隨口問問,聽得這么一說,雙眸靈光閃動,細細看了一遍,語氣里頓時多了幾分詫異:“確實有幾分古怪,與道教福地有些相似,卻又沒有那蘊養靈機之感……” 神霄派追求“天人感應,內外合一”,認為“人之精神與天時、陰陽五行一脈相通,此感必彼應”,也就是人的精氣神,和天地的四時陰陽變化,是彼此相通的,基礎在于行法者平時的內修,只要內丹功行深厚,掌握法門,風云雷雨可隨召而至。 當然,現在還沒有神霄派,歷史上要等十多年后,林靈素和王文卿開創此道,不過從這位的道行來看,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 李彥欣然于對方的判斷,要知道林靈素與他這位氣數化身不一樣,又問道:“那女真占據這等祖地,氣象如何?” 林靈素為難地道:“貧道道行淺薄,難以通曉天機,況且天機已亂,無有天命可言,更難以揣測……” 李彥不禁有些失望。 他還想聽聽這位“金門羽客”用這個世界的道家觀念,對金國國運進行一番分析呢,結果是一句天機已亂。 凡事都要順著天命行動,又有何意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