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訓練道兵最要緊的是時間,從挑選到訓練再到應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年高麗之所以亡國亡得那么干脆,就是因為他們匆匆上陣道兵,在見識到了那神奇的能力后,自以為十拿九穩,結果被女真一戰擊潰,主力傷亡殆盡。 如果耶律得重現在上陣,也差不多是這個效果,所以李彥并不擔心耶律得重會脫離控制,而是覺得直面女真鋒芒的御弟大王,恐怕要完。 所以他取出另一份準備多時的信報:“我燕廷刑部尚書虛設,實因公孫昭至今未歸,近于遼國東京遼陽府發現其蹤跡,命北平軍和德順軍出長城接回。” “若金國不動,兩軍接人后,原路返回,不侵遼境,不擾遼民。” “若金人圖謀不軌,趁亂犯遼邊境,作為同盟,我燕軍有義務助其滅敵!” 眾人一怔,居然是等在這里么? 但蔡京還是開口道:“君上,兩軍是直入遼境,還是陳兵邊境,遣使等待遼帝回復后,再行入境?” 朱武也道:“奚王一旦反了,遼帝定然不敢觸怒我軍,奚族為了得到支持,也會全力保護糧道,保后方無礙……” 實際上這些并不是主因,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位燕王殿下在各國有口皆碑,儼然是道義的化身,盟約的守護者,此番直接出兵入遼境,就顯得過于霸道,有損往日的光輝形象。 李彥卻擺了擺手,斬釘截鐵地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要么不出兵,既然出兵了,若是在邊境徘徊不前,只會錯失戰機,讓金軍占據有利地形,燕軍此番不為滅遼,就不是背信棄義,無愧于心,你們不必顧慮!” 君上都如此務實,眾臣立刻領命:“是!” 李彥目光轉向都督府,還加了一重保險:“此行不出意外,就是燕軍與金軍的第一次正面交鋒,除了兩軍指揮使以外,我還有意再派一位都督出戰。” 北平軍指揮使是索超,那位原著里面的急先鋒,已經被他調教得有勇有謀,倒是不必擔心。 但德順軍的指揮使是關勝,這位關云長的后人,同樣是熟讀兵法之輩,可相比楊志勸降汴梁,呼延灼收復河東,他自從歸降后,還未立大功,倘若為了證明自己,求勝心切,就是巨大的破綻。 所以李彥準備安排一位元帥,以索超、關勝為副手,確保萬無一失。 時遷知道自己不是這塊料,盧俊義和花榮目光一亮,都躍躍欲試。 但兩人對視一眼,盧俊義考慮周詳,主動退出:“臣與索指揮同為大名府人,調配之時,或令關指揮及麾下將士誤解,此行花都督更為合適。” 花榮請命道:“臣愿往!” 李彥欣然:“好,戰中具體安排,由你定奪,只有一句戰略忠告,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群臣細細品味,大為贊嘆:“君上圣明!” 花榮細細琢磨后,也明白了其意,遼國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燕軍要保的是人口而非地盤,重重抱拳:“臣遵旨!” 相關 第九百四十六章將大燕當成大唐_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