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眼見金軍士兵急行軍到城下,真的沒有片刻停歇,就以這么點兵力開始攻城,頓時哈哈大笑:“真君在上,此戰贏定了!放箭!!” “嗖!嗖!嗖……” 實際上不用他命令,城樓上紀律松散的遼軍弓箭手,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傾瀉箭矢,一次次居高臨下地拉弓,射出自以為威脅巨大的箭矢。 “鐺!鐺!鐺——” 然而這些箭矢,全部射在毫無美觀性可言,但材質十分堅固的盾牌之上,被彈了開去。 數百名金人雙手穩穩地持著盾牌,朝著城墻逼近。 他們的人數稀稀拉拉,城樓上射下的箭矢,卻也很快變得稀稀拉拉。 因為許多弓箭手都揉著胳膊,射不動了。 射箭本來就是一件極費體力的事情,一個箭筒里面最多擺放二十支箭矢,正是因為孔武有力的合格士兵,滿弓射出二十支箭矢后也會手臂酸痛,難以再戰。 而這群遼兵的身體素質更差,剛剛滿弓射出十多支箭矢,就不堪支撐,向后退去。 “沖鋒!!” 可不待新的守城士卒替上,完顏阿骨打一聲高喝,金兵頓時如離弦之箭般沖鋒,向著城門狂奔。 “連攻城器械都沒有,怕你什么!” 耶律章奴大怒,契丹人的血性涌了起來,親自拿起弓箭來到墻頭,對著下方開射。 飛奔之間,再也不可能有緩慢推進的盾牌遮擋,但這群金兵依舊條件反射一般地規避著傷害,正是從小在最惡劣的環境中,磨礪出來的生存本能。 當然也不可能全部落空,耶律章奴凌厲一箭,就正中完顏斡帶的左臂。 但不待城墻上響起歡呼,就見這位金軍將領面無表情地一刀砍斷箭尾,無視痛苦,繼續奮力前沖,仿佛那胳膊不是長在自己身上一般。 不止是一人如此,幾乎每一位中箭受傷的,都是做出類似的反應,場面空前地安靜,也空前地震撼。 “這些金人……這些金人……” 如此悍不畏死,令遼兵上下露出恐懼。 戰場之上,恐懼是最要不得的情緒,當這份情緒不僅誕生,還彌漫開來,手臂酸痛的遼軍弓箭手再無準星,零零落落的箭矢根本造不成有效傷害,眼睜睜看著金軍逼近到城下。 令他們安慰的是,這群金人匆匆趕到,根本沒有像樣的攻城器械,可下一刻,他們就駭然發現,金人拉開長長的弓箭,由城下向上仰起一個夸張的角度,齊齊射出! “嗖!嗖!嗖……” 長箭如流星,疾風勁射。 弓箭是北方民族重要的工具,這些人靠著弓箭打獵,獲取肉食和毛皮,也靠著弓箭在中原予取予求,掠奪財富。 但都是靠弓箭吃飯,匈奴人、女真人和后來的蒙古人,弓箭也有差別,籍此形成了不同的作戰風格。 匈奴人的弓箭是典型的草原復合弓,射程較短,有效殺傷距離一般不超過四十米,不過匈奴弓箭的一大創新是鳴鏑,在箭頭和箭桿上鉆孔,射出時因為摩擦空氣會發出聲音,集殺傷性和發號令于一體,此后在突厥、契丹、蒙古各族中流傳,幾乎成了北方民族的標配。 蒙古人的弓箭威力要大得多,用的是反曲式弓,穿透力強,射程遠,弓箭用“鏃小而銳”的“輕鏃”射擊時,最大射程可以達到三百步。 女真則是漁獵民族,他們的弓箭又有特色,弓箭強度低,但穿透性強,因為箭矢非常長,箭鏃足足有六七寸長,這種“形如鑿”的箭矢,“入輒不可出”,射入肉里面,拔都拔不出來,對獵物殺傷力巨大,對士兵的威脅更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