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小岳飛痛揍三賊,干得漂亮!” 這段插曲與相州韓氏的種種罪證,很快送到御案上,李彥閱覽后笑了笑,心思轉回遼東戰場。 在燕廷整頓后方的同時,前線一直作戰。 但相比起最初急行軍趕到遼陽府,出動“鐵浮屠”大殺四方的時候,目前進入的第二階段,大規模的戰役幾乎不見,全是小型戰場的交鋒,核心就是一個字—— 當年楊廣征高句麗,雖然百萬大軍毀于一旦,但高句麗也被其折騰得夠嗆,標準的自損一萬,傷敵八百。 等到李世民再征高句麗,對其傷害就更大了,最后到李治,成功滅掉高句麗。 算上楊堅那一朝,高句麗經歷了楊堅、楊廣、李世民、李治四朝攻克,最后臨死還放了個亡語,側面促進了吐蕃的崛起,堪稱雖滅尤榮,怪不得后世某國硬要認其為先祖,但無論怎樣,它終究滅了不是? 國力之爭往往就是如此,歷史上無數以弱勝強的戰役證明,看似強弱懸殊的兩個國家,真正施行滅國之戰,強國還真不見得能滅得了弱國,但雙方這么一打,弱國的損傷往往巨大,因為他們沒那個底蘊耗下去。 燕廷采取的就是這個看似最笨,實則最無解的法子。 此時李彥的“佐命”化身端坐于鷹身上,往下俯瞰運糧道,見證了一場新的交鋒。 “敵襲!敵襲!” 五百名金人騎兵喧囂而來,為首的又是勞模完顏阿骨打。 但凡開國君主,往往都是馬上皇帝,親歷戰場,但像完顏阿骨打這般不斷身先士卒,帶頭沖鋒的,當真少見。 而每每有這位金主親自率軍的,對于燕軍都是最危險的時刻,何況此次金人胯下的戰馬,居然也披了半甲,將馬身的不少部位保護起來。 “射箭!” 負責押送糧草的將領是孔亮,一聲令下,箭雨升起,朝著金兵頭上射去。 面對這種層次的攻擊,金人騎兵再度展現出了高超的騎技。 他們甚至不再舉盾隔擋,而是直接藏身馬腹,最大限度縮小了自己受打擊的面積。 只是一個瞬間,數百匹馳騁的戰馬上,竟變得空空蕩蕩起來。 這個時候給戰馬披著的甲胄就派上了用場,箭矢對于坐騎的傷害也微乎其微,待箭雨落過后,騎兵再次齊齊出現。 如此兩三個輪回,他們終于旋風般沖至燕軍身前,立刻變成兩隊,在兩側劃出一條細密的黑線。 兩翼齊飛,迂回折返,騎兵的標準陣形。 “列陣!” 孔亮不慌不忙,見得多了,下達命令時,語氣都沒有什么波動。 燕軍的重甲步兵早已圍住車隊,手中拿著鋒利長戈,運送糧草的輔兵則擎起盾牌,將車子保護在中央,對外組成一個密不透風的大圓陣。 在金人騎兵的角度中,他們仿佛遇到了一個鐵刺猬,伸出無數鋼鐵長刺,給人無處下手之感。 又是技巧對裝備的節奏。 但這回有些不同。 因為燕軍也開始移動起來。 原先是趴著不動的鐵刺猬,但此時一動起來,卻如同一只鋼鐵巨龜,一步一步,緩慢爬行,透出一股厚重的壓迫感。 缺乏足夠攻堅能力的金人輕騎,面對這只巨大渾圓而混身鐵刺的步兵方陣,一時間頗有無處下手之態。 交戰的次數多了,雙方都已經熟悉了彼此的優勢和缺陷。 金人越來越會躲避燕軍的箭矢,燕人步卒也越來越攻守兼備。 不過完顏阿骨打繞了一圈,很快找到破綻:“準備箭矢,專射一處,他們守不了多久!” “吼!!” 金人騎兵高聲領命,陣形再度變化,漸漸聚攏,手中的七斗弓拉了起來,完顏阿骨打自己則握住了幾根尖銳厚重的長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