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陶仲文卻不這么認為:「李真人確實做了很多事,然神道復蘇絕不是如此簡單,目前所醫治好的,只是無關緊要的小神,若是真正涉及到關鍵神祇,不斷深入下去,天地是否還會劇變?甚至連如今安穩的生活都維持不下去,這些李真人考慮過么?」 李彥道:「當然考慮過,但凡事不可諱疾忌醫,醫人如此,醫神醫天地,也是如此。」 陶仲文搖頭:「閣下未免過于自信,儒家孔子有言,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 大人,侮圣人之言。」 「連凡間的讀書人都明白,唯有無知者才會無所畏懼,我等修行之輩,對于天地大道了解得越是深入,越是應該心存敬畏,知曉人力終有窮,天道終有定的道理,豈能為求一己私欲,胡亂為之?」 李彥也搖了搖頭:「我雖有成仙得道之望,對天師之位卻不甚看重,醫治天地,清除污濁,更與天師無關,陶真人不必以己度人。」 陶仲文有些動容。 剛剛兩者的交談,無論話語里是否存在著攻擊性,神態語氣都很平淡。 別說像常人那般眉飛色舞,就連明顯的波動都沒有,但并非毫無感情,是喜怒不形于色。 直到這個時候,這位天師才首度露出明顯的表情變化。 倒不是因為被對方譏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陶仲文認為,但凡大明的修行之士,都不可能對天師毫無欲望。 即便是那些隱居山林,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的修行者,也愿意幫助同門成為天師,因為那同樣對修行大有裨益。 可此時聽著這位道醫的話語,他卻有種感覺,對方是真的不在乎天師之位。 那不是一種真誠,更像是有了更高的成就后,看不上區區天師之位的理所當然…… 不可思議么? 倒也不是。 有一種情況可以解釋。 「此人果然與我一樣,都是有前世宿慧的,并且前世的地位,肯定很高!」 陶仲文愈發肯定了最初的懷疑,一方面奇怪陶世恩怎么還沒出手,另一方面也生出了幾分和談的意愿。 天師寶珠的功能原理,他是心知肚明的,確實是極為歹毒的手段,但也并非萬能。 如果天師寶珠拿不下對方,地府又出波瀾,最后恐怕還是要和談,那現在就可以先行鋪墊了:「李真人志向高遠,老道佩服,你我其實是同一類人,大水沖了龍王廟,此前有所誤會,得罪之處還望見諒。」 覺得自己的姿態已經放得很低,陶仲文干脆直言不諱地道:「李真人若有所需,不妨直言,老道忝為道門魁首,還是能補償一二的!」 李彥看著這位神霄天師,卻是有些失望,這個敵人的格局并沒有想象中的大,至今還抱有和談的僥幸,想來接下來的一場戰斗,指不定就是追逃之戰,無法酣暢淋漓的較量了。 眼見這位的沉默,陶仲文頗為不解:「李真人莫非不相信老道的誠意?」 李彥開口道:「我相信陶真人有和談之意,更愿意慷道門之慨,畢竟你已是孤家寡人,門下的弟子全員覆沒,也用不到那么多修煉資源。」 這話很難聽,陶仲文卻不覺得有什么,反倒坦然承認:「確實如此,老道居于天師之位,是另有緣由,如若不然,這天師都是可以讓與閣下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