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六十多歲的齊修·馬丁,只覺得眼前一黑。 當天晚上,一些關注財經的電視臺,就把這條新聞刊登了上來。 例如新聞集團旗下的??怂剐侣勵l道。 它有一個特色的節目。 福克斯新聞臺,會在每天晚上新聞播放結束以后。 制作一個一小時的特別節目,來分析當天美國國內發生的重要新聞。 這個節目里,長相姣好的年輕女主持,就特別說了阿萊斯能源,全面要約收購桑普拉能源的事情。 【自去年開始,德克薩斯州的阿萊斯瓦斯與電力公司,就不斷買入桑普拉的股票?!? 【至今年3月中旬開始,控股比例已經達到了6.26%。】 【前日阿萊斯能源特別顧問艾倫·貝克、阿萊斯能源公司董事長亞伯·史密斯,與桑普拉能源公司大股東泰勒家族達成交易。】 【阿萊斯能源以現金形式,收購泰勒家族持有的21.07%桑普拉能源股份。 【阿萊斯能源公司持有的總股本,馬上上升至27%以上?!? 【但史密斯先生不滿足于只當桑普拉能源的第二大股東?!? 【阿萊斯能源私下里與眾多桑普拉能源公司股東接觸,在昨日與今日,一口氣購入桑普拉能源9.5%股份】 【日前阿萊斯能源的持股線,已超過36%的要約線?!? 【阿萊斯能源,遂于今日,對桑普拉能源發起了全面要約收購?!? 【桑普拉能源是一家市值166億美元的西海岸能源巨頭,提供了加州許多地區接近三分之一的電力與四分之一以上的天然氣,客戶超過兩千萬人】 【.毫無疑問,今年股票市場最激烈的第一場戰役即將打響?!? 在??怂怪鞒秩说拿羁谏徎ㄖ隆? 許多本來不關注這種事情的普通美國人。 因為收購者之一是亞伯·史密斯,又經過主持人這么一番說辭。 讓很多普通的美國人,都開始關注起這條新聞來。 關注的人多了,其他的報紙與電視臺媒體。 為了爭奪銷量和收視率,為了爭奪眼球。 他們自然也趕緊跟著進入。 第二天,之前主動發起過第二波“史密斯風暴”的美國第一大報紙,《華爾街日報》也下場了。 《華爾街日報》站在更專業的金融角度,以華爾街的角度來分析這次交易事件。 這家日報的記者在文章中認為。 桑普拉能源是一家很低調的公司。 它在今年之前,從未制造過任何新聞。 始終不顯山不漏水,因為業績常年穩定,規模不衰退也不發展,沒有證券分析師關注,備受冷落,也引不起投資人的興趣。 但是從去年十一月開始,股價一路上漲。 原本市值在130億美元上下浮動。 短短四個月內,股價已經暴漲38%,即將沖破170億大關。 顯然在那時候,應該就是亞伯·史密斯開始提前布置的時候了。 《華爾街日報》都下場了。 各大媒體的財經專家們,自然也紛紛按耐不住。 他們開始全面研究這間企業。 這讓他們赫然發現,即使股價上漲這么多。 桑普拉現有的市值,距離凈資產仍有一定差距。 比如桑普拉能源在加州的市場份額,和另一家加州太平洋電氣其實是差不多的。 但是加州太平洋電氣的市值,卻高達250億美元。 并且桑普拉能源,持有著大量海洋石油勘探權。 這些海洋勘探權,要是沒找到石油還好說。 要是找到石油的話,170億美元絕對不會桑普拉能源的真正價值。 除此以外,桑普拉能源還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尤其是在南美,已經和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巴西等國家企業,簽訂了技術轉讓售賣合同。 另外,桑普拉能源還與毛熊那邊的幾家公司,簽訂了長期的平價天然氣合同。 是兩年前簽的。 兩年前剛好是毛熊匯率崩塌,主權外債違約,是他們最艱難的時候。 那時候也是全球天然價較低的時候。 這讓桑普拉能源在當時簽的合同,天然氣價格非常低。 天然氣價格低,對一家提供電力的公司來說,也就意味著成本比別人要低一點。 這樣一家低調與不被重視的上市公司,于今年突然被“金融摩西”盯上。 還是亞伯·史密斯,第一個宣布發起全面收購要約的公司。 這意味著他非??粗剡@家公司。 意味著桑普拉能源,現在的市值根本不符合它真正的價值。 對此加州當地最有權威的報紙,《洛杉磯時報》也做出了評價: 【阿萊斯能源董事長亞伯·史密斯,已在3月28日抵達加州?!? 【隨著他的到來,勢必針對桑普拉能源,采取更具威脅的行動?!? 【他能否將桑普拉能源收入旗下,西海岸本地的金融界權威人士俱都給出肯定的判斷?!? 《紐約時報》也在關注,他們甚至派人采訪了與桑普拉能源相關的頭面人物。 【桑普拉能源董事會董事長齊修·馬丁先生稱,不懼怕任何惡意收購,現已聯絡各大銀行,時刻準備反擊阿萊斯能源的‘入侵’。】 【本報也專訪了桑普拉能源另一個創始家族?!? 【據泰勒慈善基金理事會會長馬斯克·泰勒先生稱,齊修·馬丁毀諾在先,泰勒家族出售股份不算背叛!】 各大報紙都出場了。 財經類雜志當然也不會不下場。 《財富》雜志作為美國精英階層的媒體,同樣參與了桑普拉能源新聞的報道。 但《財富》雜志對亞伯收購桑普拉能源,就只是提了一嘴。 后面的內容,作為頭版頭條,他們居然不再提最近比較熱的桑普拉能源收購戰一事。 而是把亞伯·史密斯,沃倫·巴菲特兩個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