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回信-《孺子帝》
第(3/3)頁
羅煥章的話不無道理,中掌璽劉介不就是一位以死追求“名正言順”的忠臣嗎?可韓孺子心中總有另一句話回蕩――人不能自私到以為別人不自私――楊奉不在,他的影響還在,韓孺子仍然想知道羅煥章和皇太妃的私心究竟是什么。
這堂課上得有些尷尬,羅煥章不能說得太直白,只能不停地贊美烈帝的當機立斷,以此勸說皇帝。
在勤政殿,韓孺子注意觀察了一下,的確有一些官員在調動,或升或貶,無論舉薦者是誰,聽上去都與上官虛無關,可大臣們在拿起某份秦章的時候,偶爾會皺眉頭,或者互相交換一下目光,卻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
這才是皇太后將太傅崔宏支出京城的最重要原因,趁他不在的時候,在朝廷內外廣泛安插己方勢力,太后就不怕崔宏真的投降齊王嗎?韓孺子忽然覺得太后很喜歡冒險,從一開始的與大臣對抗,直到現在的每一步,太后幾乎步步行險,而拿來作賭注的不只是她自己的地位與性命,還有大楚的江山。
韓孺子心里也有點著急,大楚江山名義是他的,若是毀在太后手里,他的損失最大。
可他仍然要等,起碼等到母親的回信。
這一等就是三天,關東每天都有捷報傳來,太傅崔宏的軍隊正以雷霆之勢消滅剩余的小股叛軍,京城派出的官吏也是高奏凱歌,挖出一個又一個隱藏的謀逆者,正如東海王所預料的,齊王的蠱惑者多得不可想象,尤其是他身邊的人,幾乎個個都是蠱惑者,蠱惑者又引出新的蠱惑者和追隨者,才六七天的工夫,牽連的案犯已達千余人。
這天下午,韓孺子終于接到母親的回信,沒有經過東海王轉交,俊陽侯的小兒子花虎王直接將一封折疊的信悄悄塞給皇帝。
當時劉教頭正在教大家更多的刀盾技能,侍從們對關東的戰事更感興趣,互相打聽、傳遞新消息,場面頗有些混亂,花虎王得以趁機接近皇帝。
花虎王的目光看向別人,故意避開皇帝,塞信的同時,小聲說了一句:“花家效忠陛下。”
俊陽侯花繽以豪俠聞名天下,據說頗受齊王牽連,之所以還沒有被抓,是因為許多大臣力保。
這是第一位主動表示支持皇帝的大臣,花繽的私心顯而易見,比較可信,韓孺子唯一不確定的是花家與羅煥章有無聯系。
下午的練武韓孺子心不在焉,傍晚回宮中進膳時更是食不知味,終于在掌燈時分得到機會,取出信紙,迅速打開。
那不是母親的信,而是花虎王寫下的幾句話:數日前大母派人至府,現今人去樓空,下落不明。
韓孺子心中騰地升起一股怒火,太后居然將他的母親抓走了。
(求收藏求推薦)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