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嘿,這時候你倒謙虛上了。” 接下來的路程中,東海王等人又遇見幾撥信使,信使都以為這一小隊人馬是去支援神雄關的,非常高興,說了幾句立刻匆匆趕路。 信使帶來的消息一個比一個嚴重,數千暴民已經沖到南門以外,占領了無人把守的幾處軍營,正在城外叫囂,準備攻城,城內可用的士兵不到百人,百姓倒是有上千人,可都嚇得閉門不出,拒絕守城。 林坤山每見一人都提同一個問題:“攻城者百姓居多,還是盜匪居多?” 他向東海王解釋道:“如果百姓居多,那就是形勢失控,就算淳于恩師親自出馬,也未必有用,如果盜匪居多――大家都是江湖人,我或許認識幾個,能為東海王通個話。” 信使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守城的主簿都快急瘋了,不停地派人向鎮北將軍求救,甚至聲稱,實在守不住,就要獻關投降。 東海王真想對著老天罵臟話。 當天傍晚,一行人到達神雄關,守門人也以為這是救兵,雖然看上去人數少點,卻也令人激奮,立刻開門放行,帶他們去衙門面見主簿華報恩。 華主簿正在堂上拜神求佛,佛祖菩薩、三清玉皇等各路神仙的雕像與牌位在書案上排成三行,彼此間相處得倒也和諧。 他不認得東海王,可在這種時刻,任何人只要是從北邊來的,都是救命的神仙,華主簿立刻跪下,迫不及待地將守關職責讓出來。 東海王也不客氣,一腳將主簿踢開,命林坤山帶人到南城門查看情況,速速回報。 大堂上空空蕩蕩,只有主簿縮在角落里瑟瑟發抖,東海王同樣又急又怕,但是比主簿要鎮定些,而且他不服軟,面對著眾多的小像與牌位,發出的不是乞求,而是威脅:“保佑我平安回京,少不了你們的香火,我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先把你們砸個稀巴爛。” 或許神仙真怕威脅,很快,林坤山的手下接連送來消息,南門外聚集的大都是各地盜匪,趁亂聚合在一起,聽說神雄關內糧食多、守城者少,因此跑過攻城,氣勢高漲,卻沒有攻城器械,十幾具梯子還不到城墻一半高度,因此一直沒有發起進攻。 最大的好消息是,林坤山真的認識其中一位頭目。 東海王大喜過往,立刻授權林坤山與盜匪談判,只要別攔路,什么條件都可以答應,但是不能打開城門,用籃子將林坤山吊放出去。 “我是皇帝,我是皇帝……”東海王給自己鼓勁兒,突然走到華主簿身邊,又是一腳踢過去,“還不趕快燒香拜神?越多越好,全拿出來,神仙不保佑你,卻保佑我。” 大堂里很快香煙繚繞,外面的夜色越來越深,東海王心中患得患失,突然想起一件事,急忙跑出去,叫來一名差人,命他去通知北城門守衛,“沒我的命令,不準再給任何人開門。” 差人不明白這道命令的含義,不敢多問,撒腿向外跑去,東海王心焦如焚,大司馬印在他身上,楚軍就算大亂,也會有人前來追討,他絕不能在神雄關停留太久。 一名士兵前來報告,林坤山與盜匪頭目們談妥了,可守城者不肯開門讓他進城,也不肯再度放下籃子,說是怕帶進來奸細。 東海王匆匆向外跑去,在門口又折返回來,揪著華主簿的耳朵,逼他跟自己一塊去南城門。他接受了教訓,只有官印和地位不行,對那些普通將士來說,最管用的還是熟面孔。 夜已經深了,東海王剛到南門,還沒登上城樓,就有人騎馬追來,“北邊又來了一隊楚軍……” 不等這人說完,東海王就大聲回道:“不準開門,無論如何也不準開口,那不是楚軍,他們是……是匈奴人的奸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