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定計-《孺子帝》
第(1/3)頁
次日清晨,孟娥獨自回府,帶來確切的消息,倦侯夫人的確被留在了宮內(nèi),一同留宮的人還有東海王的母親崔太妃,以及冠軍侯的兒子——一名兩三歲的小孩兒。
出乎意料的是,韓孺子的母親王美人沒有被當成“人質(zhì)”,而是留在太后身邊。
韓孺子在河邊見過的垂釣望氣者親自出面,向三方保證,無論爭位結(jié)果如何,各自的親屬都可以自由出宮,他盡量避免扣押、人質(zhì)、釋放這些詞,但意思表達得很清楚:為了實踐一種從無先例的選帝方式,必須保證每一方都能遵守規(guī)則。
望氣者顯然了解孟娥的真實身份,對她看得很嚴,整個晚上,她沒有機會離開皇帝去見任何人。
韓孺子感到憤怒與悔恨,送走孟娥,只剩他與楊奉兩人時,他說:“望氣者真以為這樣就能讓大家遵守所謂的規(guī)則嗎?爭位失敗者真想反抗的話,會在意宮里有多少人質(zhì)?”
“望氣者的意圖還沒有完全暴露,招數(shù)也肯定不只這些,猜測無用,還是先想想怎么玩這個游戲吧?!?
“這是一場游戲。”韓孺子看向書桌上堆積的書籍,“史書上記載過這種事情嗎?”
“公開的記載沒有,楚朝肯定沒有過。”楊奉起身,很快從書架上找出一本書,送到韓孺子面前,“如果追溯得久遠一些,還是能看到一些蛛絲馬跡的,上古時代,帝王繼承由禪讓改為世襲,可大臣的支持非常重要,驅(qū)舊迎新的事情發(fā)生過不少,尤其是那些明君,總是先要得到大臣的支持,才能施展拳腳。”
韓孺子拿起書,翻了兩頁,沒有馬上看,“望氣者不是真心要復(fù)古吧?”
“先別管望氣者的真實目的是什么,籠絡(luò)大臣在任何朝代都是必要的,倦侯從神雄關(guān)返京,心中想必有一個計劃。”
“左察御史蕭聲前往神雄關(guān)時,我猜冠軍侯與崔太傅很可能再度聯(lián)手,于是安排一些人鼓動北軍以冠軍侯名義返京,消息一旦傳來,或許能激起他們之間的猜忌,再度反目成仇。南北軍在外僵持,京城空虛,我原想……組織一股力量,沖進皇宮,奪取寶璽,強迫太后立我為帝。如果冠軍侯與北軍鬧得不可開交,我希望能讓北軍更堅定地支持我,以做外援。還有夫人,她兩次傳信讓我回京,我想她總有一些準備,但我還不知道是什么?!?
“是我讓夫人給倦侯傳信的,她的計劃就是我的計劃?!?
“你?”韓孺子很意外,他在邊疆的時候,楊奉應(yīng)該正“忠心耿耿”地輔佐冠軍侯。
“我說過,我會輔佐最可能成為皇帝的人?!?
“嗯,我記得?!?
“請允許我實話實說,即便是在現(xiàn)在,即便北軍返京與南軍對峙,倦侯再度稱帝的機會也不多,但是我要修改之前說過的話,我輔佐的人,不僅要成為皇帝,還得能從諫如流,能聽進去我的話、接受我的建議?!?
楊奉的話從來就不怎么耐聽,但很真實,韓孺子打消了心中的最后一點疑慮,笑道:“楊公的建議是什么呢?”
“先按望氣者的安排行事,爭取大臣的支持總是有用。”
“我該怎么做?當初我退位的時候……沒有一位大臣站出來支持我?!?
“倦侯在位的時候,可曾經(jīng)有人站出來反對你?”
“嗯……沒有,叛逆的齊王算是一個,可他反對的主要是太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