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兩個皇帝-《孺子帝》
第(2/3)頁
這既是吹捧,也是指責,韓孺子竟然無言以對,過了一會才說:“如果放牧者對這群牛羊不是很滿意,打算另換一批呢?”
“陛下擁有天下最大的一群牛羊,再無放牧者可與陛下交換,因此不可換,只可以新代舊。”
“怎么個以新代舊法?”
“辦法就在朝廷的規矩之中,有科舉,可以招攬天下俊杰,有升遷貶黜,可以憑此選賢任能、逐退平庸之輩?!?
“科舉三年一次,升遷貶黜也有定規,少則一年,多則三五年,朕有些等不得?!?
“陛下針對四大患選將定策時,不急不躁,即使只是剿匪,也以年計時,何以到了朝廷,卻如此心急呢?”
皇帝不語,趙若素繼續道:“陛下重返帝位之時,未得大臣支持,因此耿耿于懷?”
韓孺子看向趙若素,在這個人面前隱藏心事幾乎不可能,他不僅猜得準,而且口無忌憚,什么都敢說。
韓孺子開始覺得自己請來的不是“神”,而是只“妖魔”,卻是只大有用處的妖魔。
“朕耿耿于懷——是因為群臣眼睜睜看著大楚陷于癱瘓,他們不支持我,也沒支持任何人,看樣子,就算帝位上擺一尊木偶,他們也會照拜不誤,或許這就是他們的目的,木偶倒是很符合你們所期望的皇帝:高高在上,不參與爭執,讓朝廷自己運轉?!?
趙若素還是站了起來,拱手之后坐下,“敢于參與帝位之爭的朝廷不是沒有過,全都記在史書里,陛下???,可覺得喜歡?”
韓孺子當然不會喜歡,那樣的朝廷最后都會變成權臣當道,甚至迫使皇帝禪位,“皇帝注定是孤家寡人嗎?”
“并無‘注定’之說,一切決定終歸要由皇帝做出,后世評介本朝,先看皇帝,再看群臣:陛下能運轉群臣,方能運轉萬民,能運轉萬民,方能運轉天下,大楚為富饒之地,人豐物茂,能執此利器者,無往而不勝。有天下為伴,何來的‘孤家寡人’?”
趙若素沒能真正理解“孤家寡人”的意思,韓孺子笑了笑,也不打算解釋,那是他對祖父武帝的記憶,留在自己心中就夠了。
“朕若重整朝廷,你預計多久能初見成效?”
“明春即是大考之年,陛下若能抓住機會,大考之后就能攪動朝廷,此后步步為營,三年可有小成,十年方有大成?!?
“比朕的滅匈奴之計還要長遠。”在韓孺子的計劃中,三五年之內,云夢澤、東海群盜即已剿滅,如果能夠連年豐收,大楚實力也能恢復一部分,可以考慮向匈奴開戰了。
“唯其長遠,可得穩定,不會影響到陛下的除患之計。”
“朝中大臣不會反對?”
“陛下按規矩改變朝廷,有人反對,自然有人支持,只要不是太急,小小波折無礙陛下大計?!?
“嗯,讓朕好好想想。”
趙若素勸皇帝不急,他自己更不急,識趣地告退,請皇帝盡早休息。
韓孺子睡不著,趙若素的話雖然生硬,但是的確說中了一些關鍵,皇帝的形象并不是他怎么做外人就怎么看,事實上,外人看不到皇帝,只能猜測,而這一猜,就惹出諸多事端。
趙若素根本沒有提起吳家,韓孺子卻已明白,在京兆尹眼里,奪爵即是皇帝要報復吳家的訊號,所以派人包圍吳家,寧可做過頭,也不能讓“殘暴”的皇帝心生不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