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奇怪的奏章-《孺子帝》
第(1/3)頁
新春即將到來,韓孺子不急于重返倦侯府,留在宮中處理政務,府丞趙若素早來晚走,每次見到皇帝都要先稟報一下府里的情況,以表示自己沒有忘記身份。
楊奉走了,帶著欒凱前往云夢澤,韓孺子身邊需要一名顧問,今天尤其需要,他剛從勤政殿回來,坐在凌云閣里,翻閱到一份奇怪的奏章。
中書省擺列奏章的把戲已被拆穿,最近比較老實,所有奏章全按時間順序疊放,這份奏章位置偏上,說明來得比較早,但是在勤政殿里,宰相等大臣沒有提起,說明它不是很受重視,或是大臣們有意避嫌。
韓孺子一言不發,將奏章在桌上推過去,趙若素立刻走來,雙手捧起奏章,快速瀏覽一遍,抬頭與皇帝對視一眼,低頭又看一遍,這回讀得比較細致,隨后放下奏章,退后幾步。
“十位諸侯為代王求情。”趙若素簡單地總結道。
韓孺子疑惑地問:“朕又沒有向代王問罪,他們求什么情?緊張什么?”
韓稠已被定下死罪,正月以后問斬,但他是宗室老人,按慣例,皇帝最后會取消當眾問斬,改為在牢中賜死。皇帝無意株連他人,可還是有許多人為此惴惴不安,代王一家比別人更覺恐懼。
韓稠此前著力推薦代王充當皇儲,宰相申明志調查得清清楚楚:代王的庶兄想要繼承王位,于是與韓稠勾結,希望讓嫡生的弟弟充當皇儲,一旦當上皇帝,代王之位就會由兄長繼承,韓稠看中代王一家容易控制,因此一拍即合。
代王庶兄已被削籍為民,送回代國,由地方監管,永世不得入京。
皇帝對代王一家的處置到此為止,并未株連他人,對代王更是從未表達過不滿,在皇帝眼中,那只是一名幾歲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被奸人利用而已。
十位諸侯卻聯名為代王求情,令韓孺子哭笑不得,更是迷惑不解。
“陛下是否準備削奪諸侯之土以及權力?”趙若素問道。
韓孺子沉吟片刻,“朕只是有這個想法,尚無具體計劃——諸侯王怎么會知道朕的想法?”
“陛下削減齊國,改為臨淄國與數縣,就是一個預兆。”
“齊國先后兩次叛亂,不該削減嗎?”
“應該,但諸侯王看到的是威脅。”
韓孺子沒有開口,他的確是要“威脅”各地諸侯,齊王叛亂、代王無能、洛陽侯刺駕……宗室爛得比朝廷還要嚴重,必須來一次刮骨療傷。
趙若素繼續道:“接著陛下又收回洛陽,另行任命河南尹,各地諸侯不免更加緊張。他們對別的事情可能不在乎,唯獨削蕃,哪怕只有一點跡象,他們也能嗅得出來。這份奏章表面上是為代王求情,其實是在試探陛下的心意:如果陛下沒有發怒,甚至公開宣布代王無罪,放他回代國,則諸侯安心;如果陛下大怒,他們自會請罪,反正也不是什么大罪,然后他們會再想別的辦法保住自己的地位。”
“他們還有什么辦法?像齊王一樣叛亂不成?”
趙若素拱手道:“叛亂是非常手段,微臣不敢預測,微臣只說正常手段:他們應該會從陛下身邊的人下手,陛下最信任誰、誰對陛下影響最大,他們就會想方設法將此人拉到自己這邊。”
“與韓稠的手段一樣。”韓孺子輕聲道。
韓稠很早之前就在討好慈寧太后,效果顯著,深居宮中的太后正需要外臣的幫助,很容易受到迷惑。
趙若素自然不會說出名字,又一拱手。
“關于削蕃,可有慣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