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行西觀風使-《孺子帝》
第(2/3)頁
韓息不知道,只覺得競爭者眾多,這是他沒料到的意外情況,一下子啞口無言。
韓孺子說:“韓息,你若相信朕、相信朝廷,就先立功再問賞,世上沒有先論賞后做事的道理,你可明白?”
“微臣相信陛下,卻不怎么相信朝廷,微臣只擔心一件事,此番出使不只為傳信,還要觀看風俗、勘查地形,來回至少需要三年。三年之后,微臣不太相信的朝廷仍在,微臣相信的陛下卻未必還在,因此希望……”
幾名太監同時開口斥責,韓息也反應過來自己的話太過分了,竟然在詛咒皇帝,急忙磕頭謝罪。
韓孺子沒有在意,說:“做大事者不畏險阻,你想恢復祖上的侯位,就得甘冒奇險,若想踏踏實實,不如回家做夢去吧。”
韓息仍在磕頭,韓孺子揮手,表示他可以退下了,又補充一句:“如果你真能出使西方,在路上定要祈禱朕長命百歲。”
“陛下萬歲萬萬歲。”韓息告退,沒拿到任何保證,但是當天就去禮部報名。
極西方的使者共有百余人,途中傷亡過半,到達大楚京城只剩三十多人,他們傳遞的信息極其狂妄,本人卻沒有那么無禮,隨大楚安排,怎么都行,也愿意帶楚使一塊回國,只有一個要求,希望大楚接下“正天子”的信,并且給一封回信。
信中的內容與使者所言差不多,都是發出通牒,命令大楚皇帝即刻投降。
禮部收下信,但是只給一份回執,表示信已收到,至于皇帝的回信,那是斷然不能寫的,一個字都不行。
拿到回執,西方使者已經滿意,幾天之后,他們踏上回國之路,身邊多了一隊楚使。
為了給楚使安排身份,禮部煞費苦心,最后定名大楚行西觀風使,表明他們去往西方并無確切目的,只是觀望各地風俗,傳遞大楚天子的善意,至于見誰不見誰,都由正使韓息自己決定。
楚使共有五十人,除了宗室子弟韓息,隨行者不是走投無路的欠債者,就是希望借此贖罪的囚徒,朝中大臣都對這支隊伍能走多遠表示懷疑。
韓息家人送行,在城外灑淚分別,沒指望再見到他回來。
西域也有回信,聲稱這批西方使者沒有走鄧粹等人駐守的昆侖山口,而是從北線進入西域,西域各國驚恐不安,害怕遭到神鬼大單于的報復,因此小心款待,一路送到楚界。
大楚駐西域的官員全程被蒙在鼓里,最后一刻不得不承認現實。
韓孺子命令禮部、兵部繼續收集極西方的消息,西域雖然都是小國,但他們都對神鬼大單于感到驚恐,必有原因。
但西方的敵人畢竟還沒有打來,一封狂妄的信不會對大楚產生可見的傷害,韓孺子派出使節之后,又開始忙于眼前的事務。
二月中旬,另一名宗室子弟終于伏法,韓稠在獄中自經而亡,皇帝****,免去街頭問斬,賜給白綾一條。
刑部送來的公文里說韓稠臨死前跪地謝恩,懺悔種種罪行,隨后整衣而起,以絹蒙面,表示死后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金純忠也在現場,對皇帝講述的卻是另一種場景。
韓稠早知自己必死無疑,真到了這一刻,仍然嚇得魂不附體,一直在號啕大哭,向見到的每一個人發誓,只要肯放他逃走,愿意分一半家產當作謝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