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進諫-《孺子帝》
第(2/3)頁
康自矯明白皇帝的意思,因此行禮之后開門見山,“陛下巡狩在外,京城人心惶惶,百官告罪請辭,朝廷已如大廈將傾,陛下可見否?”
“請辭奏章都在朕這里,朕當然知道。”韓孺子平靜地說,他現在要用一切手段向群臣表露自己的決心。
“微臣曾向陛下進言,面對請辭之官,可加以分化,陛下卻按兵不動,微臣斗膽進言,以為陛下不可猶豫,或進或退,都可免除一場大動蕩。”
“百官因何請辭?”韓孺子反問道。
“因陛下欲改祖制,要對朝廷大動干戈。”
“朕只是廢私奴、開荒地,與朝廷何干?”
“私奴、奴田雖不合法,歷代皇帝卻都容忍之,當成朝廷穩定的必要代價,到了陛下這里,卻要一朝廢除,三個月之內清理完畢,此為改祖制。為官者皆欲錦衣玉食,與世家聯姻結親者早成慣例,便是自家,一旦得勢之后,也要廣置田地、多蓄奴仆,以為十世、百世無憂,然后才能專心致志為朝廷效力,陛下放奴,無異于動搖百官家中根基,此為大動干戈。”
韓孺子大笑,“時移事易,先代皇帝容忍私奴、私田,因為規模不大,影響不深,可惜人心不足,一代更比一代貪婪,如今竟然連官府所養的士兵都成為私奴,朕花費大力氣安置流民,結果也送到了各家的莊園里。不是朕與百官爭利,而是百官在與朕爭利,太祖、烈帝、武帝在世,還會容忍嗎?至于身后無憂,朕只放奴,并不收田,不至于讓諸家破產,他們只是不肯放棄眼前之利而已。”
“那陛下打算怎么辦?就這么一直拖著,等百官幡然悔悟?”別人都在揣摩皇帝的心事,康自矯卻直接發問。
“朕自有主意,但是朕絕不會讓步。”
康自矯想了一會,深躬到地,起身道:“如果陛下真能堅守不退,微臣愿為馬前一小卒。”
康自矯受眾人所托來向皇帝進諫,結果稍一交手他就倒戈,其實這才是他的本意,之前的勸說只是想聽聽皇帝是否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韓孺子微微一笑,他需要馬前卒,可也不是隨便什么人都接納,“康卿打算怎么做?”
“人人為利而當官,卻沒有一官肯言利,掛在嘴上的都是忠孝二字,這是他們的門面,也是他們的軟肋,微臣無權無勢、無兵無武,只有三寸不爛之舌,專戳軟肋。”
“你得到朕的許可了。”
“遵旨。”康自矯告退,當晚洋洋灑灑地又寫下一份萬言書,這回不是給皇帝看的,而是先后對百官、讀書人、天下人發聲,或指責,或勸說,或激勵,總之希望眾人支持皇帝。
此前的鼓動者都很尷尬,拒絕再與康自矯來往,萬言書沒人傳抄,康自矯就自己抄寫,專門送給那些意見相左者,他打著皇帝的旗號,對方還不敢不接。
每到一縣,康自矯都將萬言書分送當地官員與讀書人,請前者賞鑒,請后者代為傳揚。
數日之后,第二位進諫者求見,同樣是在傍晚得到召見。
東海王不會開門見山,與皇帝閑聊一會,笑道:“陛下聽說了嗎?康榜眼如今得大名了,天下皆知。”
“進士三甲,皆當揚名。”韓孺子裝糊涂。
“這位康榜眼與眾不同,并非靠文章成名,而是用陛下的名義為自己造勢,人人都說他是狐假虎威,卻又不敢肯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