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收服罪臣-《孺子帝》
第(2/3)頁
和帝是烈帝之子、武帝之父,承前啟后的一位皇帝,在史官筆下評價甚高。
蔣巨英又一次叩首,“烈帝在位時,大楚進行過幾次戰爭,兵員倍增,和帝即位,有意休養生息,可是不能立刻修改先帝之命,于是做了一些調整,派出大量士兵在各地筑城修堤,和帝之陵也由士兵修建,如此一來,兵員未減,卻很少再動用民力,兩全其美。”
“的確是好意,后來為何卻變了樣子?”
“武帝時,兵員再增,待匈奴分裂,大楚無事,卻不能立刻遣散軍中將士,于是又拾舊例,武帝……比較喜歡宮室苑囿,許多勛貴世家的莊園恰好也在附近,趁士兵清閑的時候借來一用。因為一直沒人管,此風愈演愈烈,終成今日之勢。”
“原來如此。”韓孺子突然想到,自己與和帝倒有幾分相似,都是承接前弊,希望通過休養生息以恢復民力、國力,本是一片好心,卻可以在后世釀成大患。
韓孺子此前收流民入軍,以及要將南、北軍交給同一人掌管,只怕在后世都會成為慣例。
韓孺子先不想這些事,說:“蔣大人在兵部任職已久,也該換個位置了。”
蔣巨英雖然是來請罪,聽到這句話還是吃了一驚,以為皇帝這就要處置自己,連連跪頭,“臣罪該萬死,唯陛下懲治,臣不求……”
“蔣大人不要誤解,朕的意思是大將軍府一直缺人,蔣大人或可補缺。”
蔣巨英一直沒猜透皇帝的意圖,這句話最讓他感到震驚,以至于半天說不出話來。
大將軍雖是虛職,但是位居一品,對于沒機會接任宰相的武官來說,乃是最好的歸宿。
可大將軍一職通常由武將和勛貴擔任,通常是宗室老人,上一任大將軍崔宏乃是皇后的父親,兵部尚書卻是文職,蔣巨英沒帶過兵、沒打過仗,家世一般,全靠著聯姻才與大世家攀上關系,由他擔任大將軍,比柴悅同時掌管南、北兩軍還要不合規矩。
“這個……陛下……這樣不妥吧?本朝沒有文官接任大將軍的先例。”蔣巨英小心應對,以為皇帝是在試探自己。
“這倒是,不如這樣,蔣大人先在軍中歷練一番,立下功勞之后,接任大將軍之職順理成章。”
蔣巨英嚇了一跳,急忙道:“臣愿為陛下沖鋒陷陣,只是……只是臣乃進士出身的文官,自幼從文,若說選賢任能、征兵收糧,臣還比較熟悉,若是排兵布陣、當機立斷,臣不敢自夸,確實不如普通一將。”
“不用你上戰場,先去大將軍府任職,掌管兵符,稽查各地駐軍,務要辨別清楚,兵是兵、民是民,不可混淆,寧可縮減規模,絕不許以虛數應對,你能做到嗎?”
蔣巨英終于明白過來,所謂大將軍只是一個誘餌,皇帝這是讓自己充當與朝臣對抗的急先鋒,事成之后才有獎賞。
“臣只怕……臣只怕……”
“怕什么?”
“臣只怕笨拙無能,做事不合陛下心意,反而耽誤陛下大事。”
“嗯……那你就立個軍令狀,若是做不到公允無私,該當如何?”
蔣巨英又嚇一跳,皇帝表面上不動聲色,其實一步一步將自己引到坑里,直接活埋不說,還要在上面跺幾腳,踩得更夯實一些。
蔣巨英不停磕頭,“陛下饒恕,臣不能……臣真的沒辦法……”
“那就有點麻煩了。”韓孺子并不動怒,也不強迫,“朕的本意是由蔣大人查案,輕重自知,你若是不愿意,朕也不能勉強,只好將此項任務交給御史臺。”
蔣巨英臉色驟變,案子一旦交給御史臺,首先就要從兵部、從他這里查起,雖說大家同殿稱臣,關系都不錯,可是皇帝若是逼得太緊,沒人會保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