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四百九十七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孺子帝》


    第(1/3)頁

    太后、皇后最終沒有去洛陽,皇帝起駕回京了。

    韓孺子一得到消息,立刻出發,身后只帶著千余人。

    他希望有一場戰爭,可即將到來的戰爭卻可能遠遠超出期盼,與之相比,君臣之爭變得微不足道。

    新年即將到來,京城百姓即使聽說西方的戰敗也不放在心上,頂多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仍在熱熱鬧鬧地忙著采購年貨、訪親探友。

    皇帝畢竟是皇帝,可以倉促離開洛陽,可以不作停留直過函谷關,卻不能隨隨便便進入京城,大臣們一直盼著皇帝回來,等皇帝風風火火地趕到,他們卻一致反對皇帝在沒有儀駕的情況下進京。

    “百姓會怎么想?難道大楚已經慌張到這種地步,天子連最簡單的威儀也不顧了嗎?”宰相卓如鶴帶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皇帝,勸皇帝稍等兩天,等洛陽的輦駕、儀衛趕到之后,再舉行儀式進城。

    韓孺子同意了,事實上,還在路上的時候,他就已經反思自己的反應是不是過于激烈。

    但他需要馬上了解第一手消息。

    韓孺子停在北軍大營里,北軍正在塞外駐守,營內空虛,正好成為臨時行宮。

    西域的消息大都傳給兵部、禮部,兵部尚未任命新尚書,禮部尚書劉擇芹跟在皇帝后面,還沒有到達京城,宰相卓如鶴因此指定兵部的另一位侍郎向皇帝報告情況。

    “十二月十三西域傳來消息,說西方發生了一場大戰,但是說法比較混亂,禮部的四方司接下,沒有立即上報。隨后的十二月十七、十八、十九三日,西域傳來更多消息,都是傳給禮部,說是有幾位國王逃難至大楚,懇請入關??蛇@只是西域一位國王寫來的信,沒有我大楚官員的印章,因此也沒有上報。此后幾天,常有消息傳來,彼此矛盾,來源不清,或到禮部,或到兵部,也都沒有上報。一直到十二月二十二,昆侖山虎踞城將軍張印,與西域都護申經世聯名寫來一封正式奏章,終于說清了事實?!?

    奏章就擺在桌子上,韓孺子早已看過,心中還是有諸多疑惑。

    奏章不是很長,主要內容是張印寫的。

    大概是在兩個多月以前,鄧粹率領西域聯軍與敵軍相遇,兩戰皆勝,正在撤退的時候,匈奴人不知從何處趕來,突然加入戰場,使得聯軍大敗。

    張印在寫奏章的時候,鄧粹依然下落不明。

    虎踞城還沒有完全筑成,張印立即停工,給工匠分發兵器,臨時拼湊了一支軍隊,他寫奏章,一是通報情況,二是請求朝廷盡快給予支援。

    韓孺子一路奔馳的這些天,西域又傳來大量消息,來源極其復雜,有大楚官員,有各國王公,有來往商旅,說法更是多種多樣,鄧粹一會死,一會被俘,最好的消息則說他已經安全逃回虎踞城。

    關于匈奴人的說法更為矛盾,一說整個匈奴都投降了神鬼大單于,一說那只是部分匈奴人,匈奴人主力沒敢迎戰,早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身為皇帝,韓孺子大多數時候只是聽,宰相卓如鶴主持朝議,兵部無主,禮部尚書還沒到,卓如鶴按品級、地位指定大臣們一一說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個陳述意見的是左察御史馮舉,“臣以為,鄧將軍兵敗固然是一件憾事,但也不必過于驚慌,由昆侖山至大楚相隔數千里,中間的西域土地貧瘠,支撐不起大軍經過,對楚軍如此,對敵軍也是如此,千古以來,中原從未遭受西域方向的入侵,可為明證。值得警惕的還是匈奴,匈奴若是真的投降敵軍,大楚北疆堪憂,好在陛下有遠見,南、北兩軍已經駐守塞外重城。眼下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弄清匈奴的狀況?!?

    群臣一一發言,大都與馮舉意見一致,也有幾位大臣覺得西域不可放棄,應當盡快給予支援,否則的話,西域諸國離心,虎踞城也白建了。

    朝議持續了整個下午,韓孺子遣散群臣,單獨留下卓如鶴。

    “宰相乃百官之首,卓相也該說說自己的想法。”韓孺子道。

    君臣二人數月未見,心中都有芥蒂,這時卻裝作什么事情也沒發生,卓如鶴躬身施禮,說:“陛下垂問,臣不敢不回,臣斗膽進言,西域不可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