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后路-《我本大明一贅婿》
第(1/3)頁
石桌,竹椅,矮幾,草木,錦衣衛(wèi)官署里的這個小院子,和之前好像沒什么區(qū)別。
只是那個一身道服喜歡在此靜靜坐著想事情的裴昔已經(jīng)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身青衫的顧懷。
朝廷的賞賜發(fā)了下來,俱都送到了李景隆暫借給他的宅子里,而且李景隆大概是本著同為男人的心思,還送過來一大幫鶯鶯燕燕伺候,搞得顧懷門都不想進,免得讓朱棣覺得才封賞完他就跑去享清福。
國公朝服。公服、常服,同樣送了過來,剛才顧懷也看過了,雖然因為時間短暫,織造局的成果頗有些簡約,但比起普通官服,還是一等一的華麗,就比如顧懷現(xiàn)在就該穿著辦理公務(wù)的國公常服,胸口就繡著大大的一品武官麒麟補子,要他穿出來招搖過市,是真干不出來。
還是一襲青衫最舒服。
想了想,顧懷從懷里拿出剛剛才拿到的丹書鐵券,這玩意兒確實是鐵的,上面刻了字后,朝廷和被封賞的人一邊一半,上面那些字的意思就是以后犯了法,拿著這玩意兒就可以保命,當(dāng)然,謀逆是不保的。
歷朝歷代,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大業(yè)已成后的功臣,但這些人畢竟在投入了性命和資本,分紅的時候把功臣踢到一邊,是不好收場的,而朱棣在這一點上做得尤其大方,顧懷之前還以為為了安穩(wěn)時局,頂多也就是個侯爵,沒想到居然一躍成為了公爵,而且還是第二功臣。
和張玉比,是比不過的,第一大將,戰(zhàn)死沙場,第一功臣實至名歸,但顧懷沒想到的是,道衍居然拒絕了一切的封賞,甚至連象征性的太子太師銜都沒接受。
他好像早就想好了一切,這些人人羨慕的封賞,在他看來好像毫無價值。
雖說他沒有上陣打過仗,但毫無疑問的是,張玉可能都得往后稍稍,他才是第一功臣,從策劃謀反到出謀劃策,他都是最主要的人之一,可以說是他一手把朱棣扶上了皇位,但勞心勞力地做完這件天下第一大事后,他卻早早就謝絕了所有的賞賜。
大概真應(yīng)了他當(dāng)初的那句話?只為一展胸中所學(xué)?
顧懷長長地嘆了口氣,或許道衍此舉,也有一些功高震主功成身退的忌憚在里面?
道衍和顧懷都是謀士,在打完天下之后,唯恐天下不安,有能力顛覆天下的人是最為遭受忌憚的,只是道衍退了,顧懷卻退不了,如今成了靖難四國公之一,朱棣又似乎起了戒心,收回秘諜司和錦衣衛(wèi)...
顧懷只能希望是自己想多了。
他看向手中這張大明的長期飯票,上面有四個大字,“奉天靖難”,大明開國以來丹書鐵券就發(fā)過兩次,一次是開國時的“開國輔運”,然后就是這次了,可是顧懷突然想到一件事,第一版的“開國輔運”,好像八成都已經(jīng)被朱元璋早早送去了地府觀光,還好朱棣不會學(xué)朱元璋,要不然拿到這玩意兒還真不一定是好事。
但不管怎樣,這可是國公啊!大明除了姓朱的,就只有徐達一個異姓王,還是死了之后封的,王爵一世而終,他顧懷現(xiàn)在幾乎已經(jīng)爬到了大明爵位的頂端,要說不激動那是假的,搭上靖難這趟車,四年就走完了別人一輩子都走不完的路。
他收起丹書鐵券,這些事以后都可以慢慢去想,眼下最重要的,還是錦衣衛(wèi)和秘諜司的處理。
朱棣的意思,是要讓秘諜司徹底并入錦衣衛(wèi),然后交給紀(jì)綱,讓他去替朱棣處理方孝孺那批人,顧懷身為國公,確實不應(yīng)該再出面理會這些,但要將一手帶起來的秘諜司,和從裴昔那兒繼承的錦衣衛(wèi)交出去,他實在有些不愿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