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2【嫂嫂】-《大宋潑皮》
第(2/3)頁
其他幾個潑皮雖有不舍,卻無一人覺得不妥。
出來混,就是講究一個義氣。
關鍵是韓楨平日對他們極好,若是沒有韓楨護著他們,早被西城那幫潑皮打死了。
見有人暗自咽口水,韓楨微微一笑,只留下三條小鯽魚,將大草魚塞進馬三狗手里:“只這些就夠了,你們先回去吧。”
馬三狗推讓不過,只得接過草魚。
告別自己的一幫小弟后,韓楨拎著魚大步沿著小東河前行。
韓楨在家中行二,上面有一個大哥。
只不過相比起他非人般的強健體魄,大哥卻自幼體弱多病,娶妻之后還沒一年便撒手人寰,留下寡居的嫂嫂。
為了避嫌,韓楨在大哥死后便整日在縣城廝混,只是隔三差五回一趟家,捎帶些粗鹽麻布、幫襯著做些農(nóng)活,其次也是為了震懾宵小。
寡婦門前是非多,尤其嫂嫂姿色頗好,若是一直不回去,鐵定會被潑皮懶漢騷擾。
隨著臨近小東村,道路兩邊開始出現(xiàn)大片大片的田地。
其中,赫然有著不少荒田。
這些荒田大多都是逃戶留下的,卻無人敢耕種。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還是戶等制。
一旦自家田地過多,就可能會被官府厘定成三等戶。
所以,哪怕四等和五等戶活的再艱難,也只能守著自家?guī)桩€薄田,不敢打這些荒田的主意。
有田卻不敢種,是不是覺得很荒謬?
然而這就是北宋末年,農(nóng)民最真實的寫照。
北方還稍好一些,南方更加艱難。
因為相比北方的各種苛捐雜稅,南方還額外多了一種稅,叫身丁錢。
所謂身丁錢,也就是俗稱的人頭稅,家里的男人有一個算一個,只要成年了就要交身丁錢。
成年之后,每年繳納身丁米七斗五升。
這項稅收導致窮苦農(nóng)民不敢多生孩子,即便不小心生了,也會忍痛溺死。
蘇東坡被流放湖北時,他親眼見到:“黃州小民,貧者生子多不舉,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殺之”、“岳、鄂間田野小人,例只養(yǎng)二男一女,過此輒殺之”。
有兒不敢養(yǎng),有田不敢種,唯我大宋!
……
一路上,不時遇到田地里勞作的村民。
見到韓楨,紛紛打開打招呼。
“韓二,回來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