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8【收獲】-《大宋潑皮》
第(2/3)頁
不過見韓楨和韓張氏似乎很好相處,漸漸地話就變多了,像是兩只小麻雀,嘰嘰喳喳。
本就是十三四歲的年紀(jì),正是活潑的時候。
交談間,韓楨也得知了她們的名字。
圓臉的姓方,小名喚三三,據(jù)她說是因為三月初三生,所以爹娘便給起了這么個小名。
另一個瓜子臉的小丫頭則姓江,因在家中排行老四,被喚做四娘。
邁步走進垂花門,進了第二個院子,面積頓時變得寬敞數(shù)倍。
“這是正廳,兩邊是耳室。東邊兒是廚房,西邊兒是庫房。”
聽到庫房兩個字,韓楨腳步一頓,吩咐道:“帶我去庫房看看。”
方三三為難道:“阿郎,俺沒有庫房鑰匙。”
恰巧這時馬三狗領(lǐng)著幾個拿著錢的丫鬟從后院走出來,見他們幾人站在庫房前,便掏出一串鑰匙遞過去:“韓二哥可是在找鑰匙?”
“嗯!”
韓楨點點頭,接過鑰匙一個個試。
換到第三把鑰匙時,伴隨著一陣清脆的響聲,門鎖被打開了。
邁步走進庫房,入眼是高高堆積的糧袋。
粗略數(shù)了數(shù),估摸著不下兩百石。
北宋一石合92.5宋斤,兩百石也就是一萬八千多斤。
地主富商囤糧是基本操作,一旦遭逢大災(zāi)之年,這些糧食便能以數(shù)倍,甚至數(shù)十倍的價格賣出,賺取暴利。
這么多糧食,足夠他拉起一支千人的隊伍。
而且再過半個多月,地里的小麥和稻子就能陸續(xù)收割了,又能收一波糧。
不過現(xiàn)在也就只能想想,糧食雖然有了,但沒人啊!
整個村子就三百多號人,除去老人小孩和女人,青壯男子還不到一百人,他們還得耕地種田。
算了,慢慢來吧。
出了庫房,重新鎖上門后,一行人朝著最后一個院子走去。
最后一個院子就是主人家的住所了,也是三個院落中最大最寬敞的,庭院里種著各種花卉,一間三排的正房,兩邊是東西廂房。
韓楨指著正房道;“嫂嫂,你就住這里罷。”
“二郎住罷,我去東邊廂房住就行。”
韓張氏說罷,領(lǐng)著兩個小丫鬟走向東廂房。
見狀,韓楨也只得邁步走進正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