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9【修建山寨】-《大宋潑皮》
第(2/3)頁
哪怕是韓楨親自操作,也不一定能保證一次就燒出熟石灰。
反正石灰石這東西又沒什么成本,唯一的成本只是一點工資罷了。
相比起白糖和精鹽帶來的暴利,這些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那俺試試罷。”
見他這么說,猴子也只能勉為其難的點頭應下。
韓楨攀著他的肩膀,傳授經驗道:“平日里多觀察,若是覺得哪個工人比較勤勉,便可給予一些獎勵,同時提拔一些人幫忙管理。”
猴子若有所思道:“俺曉得了。”
“好好干!”
鼓勵一句后,韓楨又匆匆趕回宅子,領著另一幫村民趕往村口不遠處的山頭,修建山寨。
修建山寨的村民就多了,男女都有,光是第一批就有五十多號人,接下來還會有村民陸陸續續的趕來。
人看著多,實則每天也就不到兩貫的工錢。
斧頭、鋤頭這類工具,也都是村民們自帶的。
這座小山并不高,但卻亂石林立,只一條蜿蜒崎嶇的小路從半山腰處穿過。
建筑方面,韓楨是個純純的外行。
不過村里卻有人懂,就是黃木匠。
此人木工活雖不如陳木匠那般精細,但懂得卻頗多,村里的三座石灰窯便是他設計建造的。
一伙人趕到之后,韓楨先是吩咐村民們原地休息片刻,自己則帶著黃木匠挑選合適的建造地點。
走了一會兒,見到一處路段兩邊開寬,韓楨不由問道:“此地怎么樣?”
聞言,黃木匠仔細觀察了片刻,又用鋤頭連續挖了好幾個坑,隨后搖頭道:“這處地方不行,地下石塊太多,打不了樁。”
古代建筑也是要打地基的,只不過與后世的鋼筋混泥土不同,這會兒打的是木樁。
利用沖壓法,將木樁夯入地底,最后再鋪上一層碎石子,起到減震散力的效果。
一番尋找過后,總算找到了一處合適的地方,黃木匠沉吟道:“地下還是有石頭,估摸著木樁打不深,只能在夯土上面下功夫了。若村長舍得,咱們可以用三合土夯地基和寨墻。”
三合土,顧名思義是用三種材料混合成的泥土。
一般是由發酵過的熟土、沙子外加熟石灰,再配上糯米水混合勾兌而成。
用三合土夯成的地基和墻面,十分堅硬,且耐性水極強。
好處有很多,但缺點就是費時費力,且造價貴。
韓楨擺擺手:“不用,就用生土夯。”
黃木匠只當他舍不得花錢,便不再多言。
殊不知,韓楨心里另有打算。
等過段時間燒出水泥后,直接用水泥加固一遍就行。
第(2/3)頁